图录号 |
名称 |
作者、年代 |
尺寸 |
估价 |
成交价 |
RMB |
HKD |
USD |
EUR |
1449 |
1449、C 1969年3月12日贴文7“天高云淡”直双连,四川梓潼寄成都 |
|
|
|
|
|
|
|
1450 |
1450、C 1970年6月21日正贴文7“西风”一枚,上海寄浙江上虞,信封正面盖“大海航行靠舵手 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章 |
|
|
|
1,725 |
2,156 |
277 |
215 |
1451 |
1451、C 1968年5月23日正贴文7“暮色”一枚,青海西宁寄河南宝丰 |
|
|
|
|
|
|
|
1452 |
1452、C 1969年6月19日贴文7“长征”一枚,江苏吴县湖城(支)寄本公社,盖红色日戳 |
|
|
|
920 |
1,150 |
148 |
115 |
1453 |
1453、C 1968年4月30日贴文7“人生”一枚,上海寄湖北当阳,正面盖“请通知寄件人:毛主席像、语录、诗词邮票必须正贴”宣传戳,文革特殊邮政史实物 |
|
|
|
2,875 |
3,594 |
462 |
358 |
1454 |
1454、C 1968年贴文7“才饮”(打齿移位)一枚,吉林长春寄北京,旁盖9月16日到达戳,内附原信 |
|
|
|
|
|
|
|
1455 |
1455、C 1970年9月13日贴文7“满江红”四枚、普十一4分一枚,江西宜丰棠浦寄北京,旁盖北京9月7日到达戳,61-80克挂号邮资 |
|
|
|
4,025 |
5,031 |
647 |
501 |
1456 |
1456、C文革红绿邮资信封“刘英俊”(8分军民联防邮资图)新,裁切移位变异 |
|
|
|
|
|
|
|
1457 |
1457、C 1971年9月28日(九一三事件后)贴文11双连、普十三4分一枚,江苏徐州寄上海,挂号,旁盖上海9月30日到达戳 |
|
|
|
1,150 |
1,438 |
185 |
143 |
1458 |
1458、C 1969年9月2日贴文12一枚,北京寄上海,旁盖上海9月5日到达戳 |
|
|
|
575 |
719 |
92 |
72 |
1459 |
1459、C 1971年3月25日贴文13双连、普十三4分一枚,四川重庆寄贵州贵阳,挂号,旁盖贵阳3月27日到达戳 |
|
|
|
2,300 |
2,875 |
370 |
286 |
1460 |
1460、C 1969年8月16日贴文14“铁路桥”一枚,江苏南京寄上海,旁盖上海8月17日到达戳。南京长江大桥原地封 |
|
|
|
920 |
1,150 |
148 |
115 |
1461 |
1461、C 1969年10月13日贴文16“李玉和”带厂铭一枚,江西新建大塘寄奉新,内附原信 |
|
|
|
|
|
|
|
1462 |
1462、C 1970年1月贴文16“李铁梅”、普十三2分各一枚,黑龙江北安寄上海,邮票漏销,到上海后补盖1月25日上海日戳,另贴邮局代封纸两枚,内附原信 |
|
|
|
575 |
719 |
92 |
72 |
1463 |
1463、C 1970年1月20日贴普十三20分一枚,吉林长春寄香港,挂号,背盖香港1月27日到达戳。使用“驱帝城”称呼香港,文革特殊邮政史实物 |
|
|
|
|
|
|
|
1464 |
1464、C 1970年5月13日贴文17“向生产进军”漏纽扣变体一枚,上海寄本埠,背盖5月14日到达戳,附正常票一枚对照 |
|
|
|
575 |
719 |
92 |
72 |
1465 |
1465、C 1971-72年文革时期机要通信实寄封两件,分别为22分邮资、38分邮资。文革机要封较少见。 |
|
|
|
805 |
1,006 |
129 |
100 |
1466 |
1466、C 1970-73年文革时期实寄封一组三件,其中一件贴普十三2分一枚、10分两枚,1972年12月31日新疆喀什寄北京中共中央毛主席,航空挂号,旁盖北京73年1月19日到达戳 |
|
|
|
|
|
|
|
1467 |
1467、C 1967-75年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实寄封各一件,其中一件挂号,三件有到达戳 |
|
|
|
690 |
863 |
111 |
86 |
1468 |
1468、PC 1970年8月4日盖沪(十一)43分邮资机戳寄阿根廷,少见目的地 |
|
|
|
1,150 |
1,438 |
185 |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