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猎宝(第五期) --- 三间房库出及近现代名家书画专场
3 林纾(1852~1924)“行书 · 远眺图”二帧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3
拍品名称 林纾(1852~1924)“行书 · 远眺图”二帧
尺寸(CM)
作者/年代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备注 设色纸本 绢本 释文: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款识:1.清信远眺图。林纾。 2.晋陶潜杂诗之八。林纾。 钤印:1.林纾长寿 2.林纾之印 22×17cm×2 约0.3平尺(每幅) 林纾此幅山水小品以清幽笔墨勾勒出文人理想中的隐逸世界。画面左侧,层叠青山以淡墨皴擦,间杂青绿点染,尽显苍润之致;临溪茅亭朱漆斑驳,檐角微翘,与水中白鹤的素羽形成冷暖对照,动静相宜。蜿蜒溪流以细笔勾线,微波轻漾,恍若可闻潺潺水声,营造出“空山不见人”的幽寂意境。右侧题跋援引陶渊明“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诗句,将画面从单纯的自然摹写升华为对归隐生活的精神向往——亭中高士虽未露面,却以垂钓白鹤、空寂亭台暗喻超脱尘俗的心迹。 林纾作为“闽派”代表画家,于此作中展现了对传统文人画“诗画合一”的深刻理解:笔墨谨守古法而不失灵动,构图虚实相生,既得宋人丘壑之浑厚,又含元人笔意之简淡。题字行草洒脱,与画面形成视觉节奏的呼应,使观者在山水清音中感受古代文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精神境界,堪称诗、书、画熔铸为一的典范。 作者简介:林纾(1852~1924)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学界称闽侯先生,晚号蠡叟、践卓翁等,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林纾幼时家贫,借书苦读,博学强记,工于诗画。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此后进士屡次不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苍霞精舍中学堂的汉文总教习,期间与王寿昌合译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遗事》,风行一时。自此林纾开始借助他人口述,大量翻译欧美小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入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推重,声名更盛。
拍卖会名称 开源猎宝(第五期)
专场名称 三间房库出及近现代名家书画专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