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轩202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金石缘——名家篆刻·古名砚专场
1936 吴昌硕铭沈石友课诗砚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936
拍品名称 吴昌硕铭沈石友课诗砚
尺寸(CM) 11.9*7.5*5cm
作者/年代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铭文: 一、时不遇,奈尔何。七哀诗,五噫歌。石友属,俊卿。印文:缶 二、长松阴,写我心,何求乎知音。石友课诗砚,稼翁书铭。
估价 2500000-3000000
备注 铭者简介: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别署缶道人、老缶、仓硕、苦铁、破荷、大聋等,浙江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海派代表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藏家简介:沈石友(1848-1923),名汝瑾,字公周,号石友,斋名明月楼、师米斋、鸣坚白斋,江苏常熟人。工诗词,藏砚颇多,亦精刻砚,有《鸣坚白斋诗钞》、《沈氏研林》等传世,与吴昌硕、蒲华过从甚密。 《诗心长存 金石永年》 —吴昌硕铭石友课诗砚 袁慧敏 《沈氏研林》作为文人砚的集大成者,每每上拍一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为什么《沈氏研林》会被藏家们如此重视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其一,《沈氏研林》汇集了沈石友、吴昌硕、赵古泥等晚清民国艺坛文人的诗书画印。其二,沈石友爱砚藏砚,对于砚台的审美,具有极高的修养,留在砚谱中的砚,无论材质、器型、工艺,精品云集。其三,吴昌硕的极富金石气息的铭文,使古砚产生了新的文化内涵。还有砚谱中铭文,主要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这些借物喻人、抒情达意的诗歌是因为沈石友与与吴昌硕二人,都是当时诗坛的高手,在一来一往的唱和中,评论世事文章,传颂文人气节,抒发内心情怀。当器物、铭文、与富有诗心的文人情坏相结合时,便诞生了沈氏砚林的一段佳话。 此次朵云轩2025年春拍有幸征集到的这方吴昌硕铭《石友课诗砚》,就是沈石友与吴昌硕合作的《沈氏研林》中的一方。此砚取端石制成,色紫,细腻温润,形制简约,体量不大却异常厚重,其高度上的比例,颇特别,与众不同。这种形制,往往都是宋明两代的官制式古砚,握在手里份量感十足,极为压手,这在所有的沈氏砚林砚台中也是很稀见的。砚背刻有吴昌硕行书十二字铭文:“时不遇,奈尔何。七哀诗,五噫歌。石友属,俊卿。”此砚是缶翁六十多岁时所铭,请弟子赵古泥镌刻,赏此砚,雄强豪迈,古拙又见灵动,有力拔山兮的气势。《沈氏研林》被称为砚台收藏领域的一段佳话。但此砚还有一大亮点,颇为引人注目,即此砚是沈石友作诗的自用砚,可谓沈氏贴身之物,因此在砚谱中被冠以《石友课诗砚》之名。赏此砚,我们仿佛倾听到了沈石友与吴昌硕的诗心。 吴昌硕与沈石友之间的交谊,体现在诗词上,视其为师。两人自光绪八年,由苏州吴云介绍缔交,遂成莫逆,友情跨越长达三十余年。吴昌硕寓居沪上时,名声大噪,因繁忙无暇应接,故常请沈石友改诗,并代笔作题画诗。在当时白话文、新诗日益盛行的时代,两位先生的古体诗,始终提醒着世人,何为诗之始、文之源。《鸣坚白斋诗集》是吴昌硕在沈石友去世后为其搜编而成。在序言中,吴昌硕概括了沈石友“诗境三变”,即少时清逸,中年真挚,晚岁则寓悲愤于闲适。“晚遂举其悲愤之心,托于闲适之致”。显然,题诗砚诗归于第三阶段。 晚年沈石友沉浸于金石书画、设计砚稿,从“闲适”的生活态度,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纷繁的情绪。沈氏认为,金石代表了质朴和刚正的品质,写诗应“放歌金石声”,诗句要“句振金石声”。吴昌硕与沈石友之交厚,在诗文契,在金石铭,在于二人的共有理念。再赏此砚,更加感叹唯有金石可存永年,也只有诗心长留人间。
拍卖会名称 朵云轩202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金石缘——名家篆刻·古名砚专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