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案例
易胜软件
拍卖信息
网上预展
网上直播
成交结果
人物专访
业内新闻
精品赏析
朵云轩202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1474 凤冈园居
查看大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474
拍品名称
凤冈园居
尺寸(CM)
28.5*140.5cm
作者/年代
董其昌 于若瀛(1555~1636 明)
/
庚子(1600 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款识: 一、逃虚城市里,踪迹邈尘寰。嘉木成蹊径,危峰。高情原五岳,小隐得残山。嘉木得蹊径,危峰出市阛。独行时倚树,爱客不开关。谢氏云林宅,风流许更攀。过汶上路凤冈园居作并图以赠别,云间董其昌。 二、玄宰画绝一世,余每心师之。路凤翁过济出示此卷,必欲余点玄宰后,辞之不克,乃为作此,真所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矣。万曆庚子春三月,于若瀛。 印鉴:太史氏、董其昌、文若 签条:董于合作神品。心远堂藏。钤印:二梅。
估价
300000-500000
备注
说明: 一、于若瀛,字文若,济宁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付都御史、陕西巡抚,擅书。 二、路凤冈,生平不详,任职户部,与于慎行往来密切,于慎行有《题路凤冈庭中巨石》、《再过汶上路凤冈民部出送河桥留别》等诗。 三、胡琪字二梅,号梅梅轩,安徽桐城人,胡寅之子,胡璋弟。承家学,工山水,宗法四王。 四、心远堂,清初有王永积、李霨皆有此号。 五、退赔签,编号11411。 在董其昌(1555-1636)的画论中,很是看重“顿悟”,很多读者看了画论,误以为董其昌一直在顿悟,尤其是看到董其昌的书法,一生变化很大,就以为他总是在顿悟。 纵观董其昌山水画风格,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大约是从1595年开始,董其昌大约40岁的时候,确立了山水画的风格。这个时间段,董其昌完成了《婉娈草堂图》这样的名作。据此观察,大约就是在1595年前后,董其昌悟到了一条不寻常的山水画的道路。 纵观董其昌的古书画收藏历程,可以发现,就是在1595年前后,他收藏了两件艺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两件山水画,一件是董源的《半幅江南》,另外一件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以往没有注意到,这两件重要山水画,都是在董其昌40岁前后收藏的。 如果用这两幅画,对照董其昌山水画的前后两期,可以看到,董其昌的前期,比较明显受到了《半幅江南》的具体影响,后期(大约从1602年开始),就是受到《富春山居图》的影响,前后两个时期,区分得非常清晰。 我们可以看到四件董其昌的山水画杰作,均属于前期: 第一件,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燕吴八景山水册页》,1596年,其中《九峰招隐》等两开,画法明朗,是比较清晰的《半幅江南》的风貌。 第二件,是斯德哥尔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临郭忠恕山水卷》,画上董其昌自题为作于“长安苑西草堂”,为其在北京所作。 第三件,董其昌《婉娈草堂图》,1597年,此画是董其昌的名作,曾经创造过中国古书画拍卖的最高纪录,现为台北私人收藏。 第四件,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山水图》,1599年,这也是明确记载为“苑西画禅室”。此画以往不太引人注目,其实是董其昌的一件比较成熟的名作。1992年《董其昌的世纪》一书中,图版没有收录,高居翰在论文中,反而详细介绍。此画在2010年之后,南京博物院在不同的专题中,展览三次。 上述四件山水画,都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延续《半幅江南》中,山水画极为不寻常的画法,包含皴法、构图,以及一些奇怪的用笔方法。 于若瀛,字文若,济宁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付都御史、陕西巡抚。画上于若瀛的题记,是“庚子”,也就是1600年。 依据画面可以看出,于若瀛在同一段绢上,所画要晚于董其昌,因此,前段的董其昌山水,就是1600年之前的。董其昌的山水画,代笔很多,真笔不多,“前期”的山水,更是堪称“极为稀少”。
拍卖会名称
朵云轩202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港澳台及海外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