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案例
易胜软件
拍卖信息
网上预展
网上直播
成交结果
人物专访
业内新闻
精品赏析
2024秋季拍卖会 --- 南风—中国书画专场
751 雁宕风景
查看大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751
拍品名称
雁宕风景
尺寸(CM)
130*64cm
作者/年代
黄宾虹
/
质地/形式
设色纸本
钤印/款识
/
题?识?辛末(1931)夏日,游雁宕山,宿叔南先生仰天窝,写奉博笑。黄山黄宾虹。
钤?印?宾虹
估价
RMB:4800000-7800000
备注
上款人 “叔南”为蒋叔南先生。蒋叔南(1884-1934),浙江乐清人氏,属于雁荡山地区的大地主。蒋叔南和蒋介石是同学,并参加了同盟会、光复会。他和蔡锷过从甚密,和冯玉祥是好友,梁启超也很欣赏他。民国六年(1917),蒋叔南突然决定返乡隐居,安心当个小地方的豪强势力。他酷爱旅行,并醉心于对雁荡山的旅游开发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所以口碑不错,被梁启超誉为“徐霞客第二”,被上海的《旅游杂志》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旅行家”。
展 览 1.香港“黄宾虹书画欣赏会”展览,1959年。
2.“黄宾虹遗作展览会”香港圣约翰礼堂,1961年。
3.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展,1980年6月6日至29日。
4.纪念黄宾虹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4年。
5.《798艺术节》展览, 北京798艺术管理委员会,2016年。
万壑千峰、气宇轩昂
——黄宾虹《雁宕风景》
黄宾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九上黄山,五游九华,三观雁荡。雁荡山在黄宾虹的笔下,浓郁深厚,黑白相映成趣,自有风味。黄宾虹三游雁荡,一路胜景,引得他诗兴勃发。他既绘画又赋诗,留下《雁宕纪游杂咏》十首和《题画雁宕山巨嶂》二十韵等。雁荡的奇山异水激发了他的灵感,此幅《雁宕风景》尺幅巨大,清森沉雄,蓊郁幽深,别开生面。
从此作的题识可知,此乃黄宾虹1931年游雁荡山之作。据《黄宾虹年谱》记载:1931年5月,黄宾虹游雁荡山,著有《游雁荡日记》,为蒋叔南作《雁宕风景》。
蒋叔南(1884-1934),名希召,以字行,别号雁荡亦澹荡人、雁荡山人,浙江省乐清县(今乐清市)大荆镇东里人。早年从父读书,后入浙江武备学堂就读,毕业后被保送至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与蒋介石、张群等同窗。曾任浙江第五区禁烟监督、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处谘议官等职。因与蔡锷过从甚密,遭袁世凯党羽排挤。民国四年(1915)南归,任上海《时事新报》经理。在沪期间,与梁启超一起主持了一系列纪念蔡锷的活动。民国六年(1917)夏,蒋叔南离沪返乡隐居,从此开始了长达近二十年的雁荡山开发事业。蒋叔南经营名山事业,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发新景点,其足迹遍布雁荡群峰,只要有新发现,即设法增设;二是将自己半生积蓄都用于雁荡山地区的文物古迹保护,同时动员进山的政要名流捐资;三是凭借自己的才识和阅历,编写了一系列出版物,以扩大雁荡山的影响;四是力邀傅增湘、张元济、林琴南、钱名山、康有为、黄宾虹、陈叔通、黄炎培等来雁荡山旅游,借名流之诗文之书画之口碑为雁荡山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蒋叔南一生酷嗜旅游,著作颇富。主要有:《雁荡名胜》摄影集(191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国名胜雁荡山》(1917年,商务印书馆)、《蒋叔南游记第一集》(1921年,纸本线装二册)、《雁荡新便览》(1927年,上海中华书局)、《雁荡山一览》(1936年出版)与《东瓯雁荡名胜便览》(1937年出版)。另有54卷本《雁荡山志》未刊稿本。
黄宾虹与雁荡山
天下奇秀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境内,山顶有湖,水常年不涸,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故名雁荡。全山盘曲数百里,东起湖雾羊角洞,西至芙蓉白岩,南起筋竹涧,北到仙姑洞,层峦叠嶂,起伏连绵,胜迹多达五百余处,峰、谷、洞、岩,皆若鬼斧神工,竞相争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
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雁荡山它那奇丽怪特、巍峨出众的景色,使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永嘉太守谢灵运也曾想穿越筋竹涧,深入雁荡山,因溪流急湍,雨暴路断,只得折返,写下这一首《从筋竹涧越岭溪行》诗。“芙蓉村下芙蓉生,斤竹涧边斤竹横。山中只许仙人住,不许游山太守行。”清代诗人郭钟岳这首《竹枝词》就是咏其事。唐代书法家怀素、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状元王十朋、南宋“永嘉四灵”、诗人林景熙、元代李孝光、明代何白、大旅游家徐霞客、大戏剧家汤显祖、清代诗人袁枚、江湜(字弢叔)、梁章钜、近代政治家康有为等人都游览过雁荡山,连北宋诗人苏东坡、明代大画家、文学家徐谓也对雁荡山“神游”了一番。
民国时期,自1912年至1949年的38年间,由于乐清籍名士蒋叔南的推介,大量的海内外文化名流如孙科、蔡元培、林纾、郁达夫、黄宾虹、张大千、方介堪、郎静山、邵度、陶冷月等人来到雁荡山采风,文字家们用清新绮丽的诗篇歌颂雁荡,书画家用笔墨传神的艺术作品赞美雁荡,而摄影家他们纷纷用相机定格雁山的浓淡适宜的美景,不少作品被民国知名报刊书籍《良友》《柯达》《中华景象》等所刊登。这些作家,书画家、摄影家,有政要名流,他们或结伴而来,或独行进入,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916年,蒋叔南到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印制雁荡山摄影集,参观该馆,并邀请印书馆负责人到雁荡游览。看了蒋叔南拍摄的雁荡山照片后,10月,著名出版家张元济与蒋维乔、傅增湘、白廷夔在蒋的导游下,来游雁荡。游览后,蒋维乔感叹说,人有恒言“江南九郡,雁荡为最”,非虚语矣!傅增湘以后又来了两次,均写有游记。1931年,在雁荡山写生的画家有上海黄宾虹,接着是俞剑华、徐培基。黄先生有纪游诗,有照片,有画作。
冯炎说,雁荡山麓书画家群体的出现,与雁荡山本身有关,也与中国近代旅行家、乐清大荆人蒋叔南有关。蒋叔南与黄宾虹是好朋友。1931年5月,黄宾虹来雁荡山,是蒋叔南接待的,黄宾虹住在蒋叔南建在雁荡山天柱峰附近仰天窝旁的别墅里作画,共画图稿百余幅。雁荡盛景让黄宾虹大发诗兴,为三折瀑留下组诗。黄宾虹著有《游雁荡日记》,留下了一批关于雁荡山的画作。黄宾虹还为蒋叔南作了“雁宕山轴”即《雁宕风景》,可见他们交情很深。黄宾虹曾对朋友说:这次看山,给我印象极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作万壑奔腾。
黄宾虹的山水画开创了雄阔磊落、大气磅礴的新时代,使中国山水画获得了新生。在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他是承前启后的大家,黄宾虹早年师法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兼法元、明各家,新安画派对其“白宾虹”画风影响尤甚。在60岁以后画家游历江南、巴蜀等地,画风渐变为“黑宾虹”。创作此画时,画家已过甲子而未及古稀之年,仍处于画风转变期,故而仍可见此类 “白宾虹”之作。此幅《雁宕风景》,画家采用古人之法,从画面左下方开始铺陈,近处为岸边坡石、树木、山居,到中景的小桥流水、石瀑飞泉,宫观寺庙,再到远处层峦叠嶂、崇山峻岭,几乎全用干笔淡墨,尤其表现山石的质地,在画家爽劲有力的笔法之下,尤显得清新淡逸。间染几点浓墨,草木生春之势跃然纸上,实乃可观、可居、可游之景也。
拍卖会名称
2024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南风—中国书画专场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港澳台及海外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