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案例
易胜软件
拍卖信息
网上预展
网上直播
成交结果
人物专访
业内新闻
精品赏析
2024秋季拍卖会 --- 中国书画·荣名为宝
308 金秋蔬果图卷
查看大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308
拍品名称
金秋蔬果图卷
尺寸(CM)
35.8*306cm
作者/年代
齐白石
/
1864~1957
质地/形式
设色纸本
钤印/款识
/
钤印:白石老人
款识:梦松门客属。八十二老人白石画,壬午。
估价
RMB: 28000000-30000000
备注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存商品。
注:竞投此作品,请与本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齐白石罕见折枝果蔬长卷
—《金秋蔬果图卷》赏析
此幅荣宝斋珍藏《金秋蔬果图卷》为白石老人八十二岁所作。白石老人在此手卷中以浑厚老辣的笔触,自右向左依次勾勒出柿子、葫芦、秋菊、螃蟹、雁来红、红蓼及蝴蝶等生动物象,色彩鲜明对比,构图精炼而巧妙。画中,螃蟹横行于花果间,蝴蝶翩翩起舞,整幅作品洋溢着灵动与盎然生机。此画不仅流露出浓郁的秋日氛围,更承载了白石老人对田园简朴生活的温馨回忆。果蔬画作为花鸟画的一种题材,将市井生活和乡村风情展现在观者面前。果蔬画不仅丰富了花鸟画的题材领域,也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赋予诗意与情趣。
此幅《金秋蔬果图卷》是一件长达3米的手卷。作品精心运用了折枝形式进行构图,堪称市场上极为罕见的齐白石手卷精品。折枝截景的构图要求画家对山石、花枝的布局进行精细考量,激发观者的无限联想。《唐朝名画录》中首次提及“折枝”,是对边鸾的评价:
“边鸾,京兆人……近代折枝花,首推其首。”
此文即说明折枝技法主要应用于花鸟画中。自宋徽宗以降,折枝花鸟构图蔚然成风,历经宋代至近现代,已发展成为花鸟画中的一种重要美学形态。
首先,折枝画秉持小中见大的理念:通过截取局部景致,并借助中国画的空间延展特性,营造出一种通过联想不断深化的广阔意境,实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如卷中葫芦萦纡高悬画面右上角,虽仅展示两只,但气韵连贯,令人仿佛能窥见画外繁茂的枝干与绿叶。同样,菊花虽仅露一丛,观者却能感受到画外菊花丛丛盛开的壮观景象。这便是画意饱满、布局完整的体现。
其次,折枝构图突出花鸟题材本身,需进行主次取舍,舍弃辅助性的山石水坡。画家需对每一朵花卉树枝的穿插、走向、粗细、曲直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反复推敲,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训练。如画面左侧的红蓼,白石老人只截取了花朵与茎叶的部分,凸显其随风摇曳的姿势,但观者仍能感受到其深深扎根于坡石之中。这充分体现了白石老人对于折枝这一构图形式的处理已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再者,绘制长卷需注重节奏感,使观者如临其境,如见波涛起伏,万壑奔腾。如果画卷平而长,必然使人“看尺许便释手”。白石老人在此幅长卷中巧妙运用了三组构图法则。第一组为聚散交替(聚-散-聚-散),菊花与葫芦为聚,螃蟹为散,雁来红与红蓼将画面再次紧凑,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又将画面变为疏散。第二组为动静结合(静-动-静-动),柿子、葫芦与秋菊构成静态美,张牙舞爪螃蟹的加入则增添了画面的活跃度,雁来红与红蓼再次回归静态,最后两只蝴蝶的灵动飞翔再次激发画面的动感。第三组为色墨相间(色-墨-色-墨),白石老人在藤黄色葫芦、赭石色雁来红与西洋红色的红蓼间穿插墨色蝴蝶与螃蟹,实现了墨与艳的对立统一,且蝴蝶与螃蟹的墨色亦有浓淡之分,蝴蝶采用焦墨,螃蟹则用淡墨,增强了表现力。
这三组精心设计的构图法,为这幅长卷赋予了灵动的律动感,充分展现了白石老人在创作此长卷时深思熟虑的布局与匠心独运的安排。其笔墨运用老辣苍劲,技艺之精湛已臻化境。《金秋蔬果图卷》无疑是白石老人晚年时期极为珍稀且技艺炉火纯青的折枝果蔬手卷精品。
拍卖会名称
2024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荣名为宝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港澳台及海外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