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轩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云集——中国书画夜场
850 竹菊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850
拍品名称 竹菊图
尺寸(CM) 25×35cm
作者/年代 石涛(1642-1707)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款识:爱玉非为澹,寻篱未是村。已消轩冕志,犹傲野光尊。
印鉴:西方之民
鉴藏印:大千居士供养百石之印、大千好梦、雷音寺供养
估价 RMB:1,500,000-2,000,000
备注 说明:张大千旧藏。大千受恩师李瑞清影响,酷爱石涛,所钤“大千居士供养百石之印”,亦为其常用印。此为大千赠罗氏夫妇之物。当初大千先生赠画时特意叮咛,此幅册页与傅申、王妙莲和着《赛克勒藏画研究》一书内所载花卉册应该出于同一套。书中所述花卉册页原本为十开,现在所载只有八开,而此幅竹菊图尺寸同书中册页尺寸大至相同。
“下笔谁敢泣鬼神,二千余载只斯僧”,是齐白石对石涛亘古笔墨发出的由衷钦服。单以绘事的影响而言,无论是技法的革新亦或画学理论的探索,石涛皆可谓独具风采,罕有其匹。
在讲究“笔笔有来历”的南北宗画论笼罩下,其提出“一画论”,又称“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我之腹肠”,全然不受所谓“传统观念”的束缚。所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着眼大千世界,中国画写生方法由此肇始,亦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生动诠释,从此“真山真水真物”无法而法,意象愈美。王原祁亦不禁叹谓“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本幅《竹菊图》为石涛佳制,自画面右侧斜伸菊花两株,舌状花瓣呈平面伸展,阔瓣、中瓣、狭瓣全部铺延,聚累成厚厚的花瓣层,有层层叠映之美,另一株花卉虚实各一,洋溢着清新,而叶片纷披,浓墨勾筋,分阴阳向背,焦墨挥写的竹叶,风神高雅清隽,老竿新篁,墨色润活,笔笔分明,有翻风滴露之美。
左上角题画诗“爱玉非为澹,寻篱未是村。已消轩冕志,犹傲野光尊。”是画家精神品格的展现,菊花淡泊,翠竹高洁,无不是文人自我砥砺的朴素追求。石涛亦曾有诗“傲世不妨寻旧侣,忍饥聊复待新春”表达安贫乐道的心境。钤印“西方之民”,可见石涛僧人身份的精神信仰。谢稚柳《谈石涛二事》亦云及程十发藏《兰竹图》,钤有“西方之民”“眼中之人吾老矣”等。
是作附有早期出版,为张大千旧藏,赠予罗寄梅,曾于中国嘉德2012秋拍“忆梅庵长物-罗寄梅夫妇七十年珍藏专场”释出,可谓来源清晰。罗寄梅有“中国拍摄敦煌壁画第一人”之称,1943年曾随张大千西行敦煌,目前所见张大千在榆林窟时期的照片几乎皆是罗氏所摄。张大千移居海外后,罗氏亦多次远赴探望,交谊笃厚。
张大千受益于石涛甚多,临摹石涛、以假乱真的逸事也是广为流传。其对石涛之推崇倍至,亦是无以复加之境,曾言:“石涛之画,不可有法,有法则失之泥,不可无法,无法则失之犷。无法之法,乃石涛法。石谷画圣,石涛盖画中之佛也。”而所藏石涛画作之富,民国时期熊弗西在《评论报》中称之:“对于石涛作品的收藏之富,在国内堪称第一。”吴湖帆亦曾有画跋:“大千好石涛画,所收甲海内名笔,奔赴可观者几十本。”
将此幅《竹菊图》赠予罗寄梅时,张大千特意叮嘱是作与傅申《赛克勒藏画研究》一书内所载花卉册应该出于同一套。书中所述花卉册页原本为十开,现在所载只有八开,而此幅竹菊图尺寸同书中册页尺寸大致相同,则更显难得。
是幅《木槿图》亦是张大千所赠,同于“忆梅庵长物-罗寄梅夫妇七十年珍藏专场”释出。在佛教中,木槿花被视为“佛花”,代表着清净、庄严和智慧。民间亦流传其为瑶池仙子所化,寓之浪漫与仙气。
此外,《本草纲目》记载木槿花:“此花朝开暮落,故名日及。”因此,其亦成为古今文人哲学领悟的源泉,唐代诗人王维即有诗:“山中木槿花,纷纷且开落”,如同描述生命的体验与造化变化,有开有落,充满大智慧。石涛为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从宗室皇亲到僧人的身份转变,自然对世事变迁更是心有所契,而绘木槿花,亦自然是得有禅思。关于木槿花,宋代宏智正觉禅师亦曾有偈语:“观身因缘,芭蕉不坚。悟世幻化,木槿之谢。”
画中,一枝木槿花朱色夺目,嫣然艳丽如蜀锦,有着纯真美好的自然姿态迎风绽开。而含苞待放的花蕊如光蕴玛瑙,英华初结,亦是清气袭人。淡绿色的枝叶肥瘦有致,与幽芳的花朵相互映照,表达着生命的美好与感悟。石涛精于花卉,所作或没骨或双钩,明秀动人,脱尽窠臼。题画诗“叶披犀甲厚,花放鹤头丹”语出《陈白阳集》,表达叶片如犀甲浑厚,花卉似仙鹤头顶朱色鲜艳。
作为明代皇族,石涛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世孙。他的父亲朱亨嘉曾担任广西巡抚一职。由于这份不一般的家族背景,使得石涛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文学、艺术都保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作为明代宗室后裔的石涛,虽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剃度出家,借以笔墨抒写身世之感、抑郁之气,写尽奇峰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却无奈被后世之人列为“清初四僧”之一。
石涛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艺术成就和理论贡献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从绘画的技巧到创作方法,乃至审美标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重塑了古代绘画的风貌,更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他的这些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拍卖会名称 朵云轩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云集——中国书画夜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