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案例
易胜软件
拍卖信息
网上预展
网上直播
成交结果
人物专访
业内新闻
精品赏析
朵云轩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无尘有象——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2020 夫妇合作 成扇
查看大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2020
拍品名称
夫妇合作 成扇
尺寸(CM)
18×45cm
作者/年代
吴大羽*寿懿琳(1903-1988*1909-2004)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签名(扇背):文铮老师嘱老吴画扇又命吾补空乃钞徐仁初集契唐诗求教 弟子寿懿琳 钤印:寿懿琳印
估价
RMB 38,000-50,000
备注
吴大羽(画)、寿懿琳(书法)
释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扇见三情——吴大羽
吴大羽(1903-1988)堪称中国现代主义油画的开拓大师,是第一代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吴大羽是从民国现代主义继续向前的先辈,在二三十年代为中国画坛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吴大羽勇敢地抛弃学院派教条,他的作品散发出浓郁的现代感。
大名鼎鼎的“留法三剑客”赵无极、朱德群和吴冠中都曾是吴大羽学生,提起吴大羽都急切地想为恩师寻得应有的艺术地位。吴大羽的一生,被埋没了太多,他在生命的后半程隐居上海闹市小楼,在不被理解的时代画下自由的内心。
长耘于空漠,一扇见三情
第一情 夫妻情,吴大羽与寿懿琳
第二情 师生情,林文铮与寿懿琳
第三情 同道情,吴大羽与林文铮
这是一把由吴大羽(画)、寿懿琳(书法)夫妇合作的成扇。扇面是由吴大羽绘制的蜡彩画,而背面是吴大羽夫人寿懿琳的王维《竹里馆》书法。此作奇拙的古铭文与清雅的抽象画互为映衬,加上超凡脱俗的归隐诗,诗书画三重艺术合而为一,可谓相得益彰,堪称绝配。
《竹里馆》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可以推测的是,这幅扇大约也创作于风波平定之时,莫须有的枷锁从老先生们的肩膀卸下,这才有兴画扇题赠。而吴大羽又出名言“见画就是我”而从不签名,吴妻寿懿琳以一首《竹里馆》借喻恩师林文铮高尚的情操,惺惺相惜的来往,藉由吴妻寿懿琳的书写才终被人知晓。
吴大羽先生是第一批留法艺术家,比林风眠先生晚一两年,而后也在法国认识了林文铮,三人同属“霍普金斯学会”,曾在法国举办《中国古代与现代美术展览会》。多年的友谊使得回国后,林风眠立即邀请吴大羽一同共事。1928年春,杭州国立艺术院(后改为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林风眠为首任院长,林文铮为教务长兼西洋美术史教授,而吴大羽则受聘为首任艺术院西画系主任。
这是吴大羽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他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性去创作、教学,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艺术,还遇到了自己一生所爱。1928年,桃李年华的富家小姐寿懿琳考入杭州国立艺专,成为国画系第一届学生,师从林风眠、林文铮,也认识了吴大羽遂坠入爱河。当年,吴大羽与寿懿琳举行了婚礼。
1937年前后,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大羽携家人跟随学校几经辗转迁往昆明,却未能得到续聘,他不得不经滇越铁路转道香港返沪,并从此开始蛰居于其岳父家留下的一间二层公寓,直至去世。至此,备受冷落,身处逆境的吴大羽由于缺少充足的工作空间、油画材料等创作条件,转而利用手边易得的纸张与蜡彩,留下了大量日常题材的小尺幅画作,更关键的是,他试图提炼属于蜡彩自身的绘画语言,不断挖掘其艺术价值。
他曾在1979年致学生蒋鸿奎的信中总结道:“蜡彩之突出渲染细描,叠层加工,复衬比应,来居先操纵,说明这一工具之于敏感范畴是夺变、力定、强速作用上。这一心目吐彩新工具,不全像是粉彩、油彩、水粉彩、水彩、素彩的复道品,又有其独特点。素绘也有其独立彩章,书法艺术之神彩是其主例之解。”
林文铮在《色彩派吴大羽氏》一文中说:“真可以称为中国色彩派之代表者,当首推吴大羽氏无疑。我相信凡是看过吴先生的作品的鉴赏家,都要受其色调之强烈的吸引而为之倾倒;就是和他对垒的画家虽不免隐含妒忌,亦不禁私下钦佩不已。颜色一摊到他的画板上就好像音乐家的乐谱变化无穷!西方艺人所谓‘使色彩吟哦’,吴先生已臻此妙境。”
林风眠评价他:“非凡的色彩画家,宏伟的创造力”。
文/李可
拍卖会名称
朵云轩202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无尘有象——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港澳台及海外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