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案例
易胜软件
拍卖信息
网上预展
网上直播
成交结果
人物专访
业内新闻
精品赏析
朵云轩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云集——中国书画夜场
774 闲适图
查看大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774
拍品名称
闲适图
尺寸(CM)
30×30cm
作者/年代
八大山人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款识:个山画。
印鉴:鰕?篇轩、驴、努力加餐饭
估价
1,200,000-1,500,000
备注
展览:保利艺术博物馆《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
说明:
一、长尾甲题盒:八大山人早年闲适图。雨山逸民甲观因署。钤印:芦中亭
二、长尾甲旧藏。长尾甲(1864-1942),明治期汉学者、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西泠印社早期社员。长尾甲收藏甚富,他对自己收藏的中国书画多配制考究的木盒,并在木盒上署名题识,年款往往署汉历纪年。
三、附萧鸿鸣先生考据论文《八大山人失群〈散页二开〉》。
在中国绘画的浩瀚长河中,八大山人朱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明末清初画坛的巨擘。朱耷(1626-约1705年),本名朱统鐢,号八大山人,字雪个、个山等,为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八大绘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1659-1680年,这段时期八大身在佛门,多画花卉奇石等,注意写实。二是1681-1684年,此期八大使用“驴”号,处于思想的极度苦闷期,作品多表现对故国的思念,早年重视写实的风格此期并无大的变化。三是1685-1705年,他离开佛门到去世,正式使用“八大山人”之号,这个时期八大绘画中的怪诞面目渐多。
2024朵云轩春拍有幸征得两组八大山人书画作品,《闲适图》对屏属中期作品,《鱼雀图》是晚年的典型面貌。
一、《闲适图》之萝卜与茶壶
《闲适图》其一,画一带根萝卜,款识:个山画。钤印:鰕䱉篇轩、驴、努力加餐饭
《闲适图》其二,画一哥釉茶壶,款识:驴书。钤印:努力加餐饭
此两幅作品墨色沉着,画风与八大“个山”与“驴”期吻合。清人龙科宝《八大山人画记》载:“尝戏涂断枝、落英、瓜、豆、菜菔、水仙、花兜之类。人多不识,竟以魔视之。”可见八大确有绘制果蔬题材,只是“人多不识”,所以流传不广。又,此二幅与北京故宫所藏《墨笔杂画册》中《杯盘》一开属同类作品,绘画题材、风格,书法均相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方“努力加餐饭”是前所未见的。据萧鸿鸣先生《八大山人群﹤散页二开﹥小议》一文考证:从印章的刀法、风格,以及字形巧妙组合来看,这枚印章应为八大自用印。印章中的“奴”字下方的“力”字,与上方的“奴”字组合成“努”字,“力”字单独出现,构成“努力”一词;“力”字再次出现,与“口”字合文,形成“加”字;“餐”字左下方的“二”符号,与右边的“反”字合文,成为“飯”字。经过巧妙的拆分与组合,印章释读为“努力加餐饭”。八大治印,向来独树一帜,其印章设计别出心裁,常运用象形、拆字等手法。这枚印章的内容设计、字形互借等技巧,均与他治印的一贯风格相吻合,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因这方印章为首见,故不知八大使用的年限,但通过该两件作品所钤盖的另两枚已知印章“驴”(1681-1684)与“鰕䱉篇轩”(1683-1705)的使用时间,和签署“个山”(1672-1684)、“驴书”(1681-1683)款识的使用时间,亦可互证出此枚印章,当在1681-1684年间使用。
八大推崇魏晋风骨,“努力加餐饭”源自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这组诗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入《文选》,为建安派魏晋五言诗风奠定了基础。诗中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以及对未来的冀望与祈盼。此际,八大正托人“谋一妻子”,此“努力加餐饭”中隐隐透露出“娶妻不如意,当再加一把劲”的自勉之意。萝卜与茶,虽是粗茶淡饭,亦要“弃捐勿复道”,收拾起颓废心情,让自己“努力加餐饭”。这枚印章为八大这一时期作品稀少、研究相对空缺的现状,提供了宝贵的新发现。
《闲适图》装裱均为日本制式立轴,同藏于一日式木盒中。见长尾甲题盒:八大山人蚤年闲适图。雨山逸民甲观因署。钤印:芦中亭。长尾甲(1864-1942),是明治时期的汉学家、书法家、画家、篆刻家,也是西泠印社的早期社员。他收藏丰富,对中国书画情有独鍾,常为藏品配制考究的木盒,并在盒上亲笔题识,年款多采用汉历纪年。题中的“蚤年”即指“早年”,长尾甲所言不虚。这两幅《闲适图》曾在2012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豫章雅集》一书中亮相,并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中展出,为世人所瞩目。
二、《鱼雀图》赏析
八大是禅宗曹洞宗传人,曹洞宗认为道在心悟,“鸟行道”即鸟行过天空不留痕,是其核心理念。体现八大在后期的作品中,已然抱有一种探索生命真实意义的精神。
这幅水墨绫本《鱼雀图》是对八大绘画艺术和精神追求的完美展现。画面左上角,一隻黄口小雀单足立于突兀的山石上,低头凝视着下方的游鱼,游鱼也以“白眼”的姿态回望小雀。你即是我,我就是你。画面质朴而古拙,平和宁静,动静相生。八大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赋予了游鱼灵动的生命力。他以精细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巧妙地将鱼与雀、水与石等元素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
在八大的画作中,题款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更是他传达情感和哲思的独特方式。款识中写道:“目尽南天日又斜,时人莫向此图夸。是鱼是雀兼鸜鹆,午饭晨钟共若耶?八大山人画并题。”目光尽头的天空,太阳已经西斜,人们不要过分吹嘘眼前的美景,因为美是易逝的,也是相对的。这是鱼,是雀,还是鸜鹆(八哥),并不重要。中午吃的饭和早上听到的钟声,平凡的日常和深刻的宗教精神,都徜徉在西施浣纱的若耶水中。纵如西施的美貌,转眼间也消陨不见,纵有绝世功名,而铜驼荆棘,又值几何。时空存在的界限和关系都模糊了,是鱼又非鱼,似鸟又非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却与宗教精神一样,构成了人生的宝贵体验。
简约而深邃、夸张而变形的风格同样体现在他的题款之中。他的笔法简练,中锋秃毫,巧妙地将方形与圆润融为一体,运用省笔、借笔、挪让等技巧,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尽管用笔简练,八大的字却显得沉着有力。观其书法,可以明显感受到笔与纸之间的强烈摩擦,古人称之为“涩”。他的字体结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欹侧峻险,有时甚至将一字拆分为两字,或将两三个字巧妙地合而为一。八大早年深受欧阳询的影响,后学习董其昌的行草,继而吸取黄庭坚的夸张开阔,最终融入篆书笔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中锋圆润而婉约多姿,厚重而浑成,充满了晋人的气度。他的字,既有力度,又有韵味,既有个性,又有传统,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鱼雀图》这幅作品是绘制在板绫之上的。板绫,素绫的俗称,是一种质地细腻、表面平滑的高级丝绸,能够帮助技艺高超的画家完美地呈现水墨画的笔墨韵味和色彩层次。板绫作为书画材料,其价值不菲,主要流行于明末清初的十七世纪,乾隆之后较为罕见。
此件作品有康熙年间僧人释大振题长边跋。他提到“今幸观,欲以三百金藏之,友人不舍相让,故又以明人董其昌书轴七百金换之。故敬笔以题数语耳,以寄胸中之喜气耶”。时价亦贵,我们得以窥见清代文人对八大此件作品的珍视和推崇。其钤印“大振”,可参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9页,大振之2号印章。
此件《鱼雀图》有清乾嘉间项源的鉴藏印“小天籁阁、新安项芝房收藏书画私印”;后道咸时期行有恒堂主人载铨“曾存定府行有恒堂、行有恒堂审定真迹”;光绪十三年(1887年)冬,爱新觉罗·载瀛重装此画,并题签钤印“春园居士、载瀛之印”;又经民国张伯英、张伯驹、俞剑华等鉴赏大家审定。可以说是历经名家之手,流传有序。河北美术出版社《八大山人画集》的出版,更是将此作的魅力展现于世,使其成为研究八大艺术成就的重要资料。
三、艺术与哲学的交融
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不仅赋予观者美的享受,更激发了人们对生命、自然、宇宙等哲学议题的深刻思考。不仅展现了中国绘画的深厚底蕴,也让我们领略了一位杰出艺术家的卓越才智和深邃见解。每一滴墨水、每一根线条都洋溢着活力,它们如同跳跃的音符,传达出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八大以其精妙绝伦的笔触,以最简练的线条和墨色,实现了中国写意画的极致境界。
参考文献:
一、萧鸿鸣《努力加餐饭 狂狷冀红颜·八大山人群﹤散页二开﹥小议》
二、朱良志《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三、朱良志《论八大山人的“鸟道观”》
拍卖会名称
朵云轩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云集——中国书画夜场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港澳台及海外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