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轩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在此地IN-HERE——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2058 胭脂系列——鹅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2058
拍品名称 胭脂系列——鹅
尺寸(CM) 120×100cm
作者/年代 李山 / 1992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签名:(背面)李山Lishan 1992年上海
估价 900,000-1,100,000
备注 附艺术家签名证书及艺术家与作品合影

一个动词
「“胭脂”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驱动意愿,是灰色地带的一种闪亮,它肤浅,但它有着能将正儿八经的事物“胭脂”掉的力量。」
——李山
李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最早的前卫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85新潮美术”的重要代表,李山的“胭脂”系列从1989年开始延续到90年初。1989年的“现代艺术大展”上,李山头顶红帽,身着红袍,在画有美国总统里根的脚盆里洗脚,《再见》这一行为艺术让李山在艺术道路的探索不断拓展。从抽象绘画、政治波普、行为艺术,直到生物艺术。这是一个不断背离传统、寻找自由的过程。四年后的香港“后89中国新艺术展”中,“胭脂”系列作品集体亮相,反响强烈,成为李山“政治波普”系列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是件作品是李山创作于1992年的《胭脂系列——鹅》,是典型的代表作。以单纯的蔚蓝为底,流畅细腻的线条勾画出侧面昂首的大鹅身形,艺术家适度地造型化,以一种刻意粗略的笔法描绘鹅的各部分特征,喙、面、足部、翅膀和羽毛的质感,皆概略化处理。刻意地昂首挺胸,口中衔一朵粉芯的莲花,带着杀入战场的锐气。从领袖像、五角星、鹅到白脸,“胭脂”将权利与情欲魅力结合在图像中。李山借用了一种超现实主义式的借换,除了拟人化,还调转了生物的合理性,这为他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承前启后的意义。
《胭脂系列——鹅》沿用了典型的“李山风格”,整个画面表现是力求平面的,追求政治波普最典型的纯色平涂效果,同时用色鲜艳大胆,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冲击力。这种表现方式显然受到了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美国政治波普的影响。李山在这组绘画里表达出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既鲜明又暧昧,那些隐藏画面背后的反讽、揶揄、隐喻、嘲笑、暗示、比喻,统统被画面中显赫的鹅戏剧化了,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多了一层喜感。而对严肃沉闷的社会环境进行玩笑化的揶揄,是那个时期很多艺术家的共同表达方式,其中的意识形态性不言而喻,只不过流露于画面的情感因素或轻或重不同罢了。通过这组政治波普艺术作品的创作,李山试图将那段即将被人忘却的历史重置于眼前,也是对当时生活其中的人们做出的最后警醒。
李山说:“胭脂”在我这里是动词,企图把什么胭脂去掉时,这并非是一种意愿或方法,而是陈说一种态度,它滔滔不绝的告诫,艺术与作品、与艺术家无关。艺术一旦受到关注,就成为其自身的蹩脚复印件,虽然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它。而“鹅慵懒,莲花媚俗,这些符号最贴切『胭脂』主题。”在传统佛教文化中,鹅有世俗的五德,是吉祥的化身。莲花则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这种意识形态的差异便是李山所言的“灰色地带”,是不属于某一种确定文化背景,大鹅高贵、神秘,同时也使得画面带有一种神秘的象征主义调性,令人玩味。在“胭脂”的各种主题中,鹅的画量非常少,主要是为1994年圣保罗双年展而创作,此件作品更是精品之作。
如吕澎所言:“实际上,《胭脂》的真实底蕴是“性”,可是《胭脂》的获得和成功,是因为意识形态冲突、尤其是东方和西方意识形态对抗语境的缘故。李山的表述尽量追求一种远离对抗的姿态,他将艺术的目的用一种隐喻性的修辞遮蔽掉了……李山的艺术是“政治波普”中的重要部分。在一个历史转型时期,李山用自己的艺术对即将忘却历史的人们做了最后的提醒,尽管这种提醒充满了诡秘的诱惑力。”
文/王秀玉
拍卖会名称 朵云轩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在此地IN-HERE——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