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案例
易胜软件
拍卖信息
网上预展
网上直播
成交结果
人物专访
业内新闻
精品赏析
朵云轩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在此地IN-HERE——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2012 印度尼西亚风景
查看大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2012
拍品名称
印度尼西亚风景
尺寸(CM)
46×55cm
作者/年代
周碧初
/
1954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签名:初
估价
600,000-700,000
备注
展览:
1.周碧初艺术回顾展暨纪念周碧初诞生100周年诞辰,上海美术馆,上海,2003年8月;
2.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周碧初作品与文献展,泓盛空间,上海,2018年。
印度尼西亚诗篇
1962年的秋天,吴大羽来到上海韬奋楼看周碧初印度尼西亚时期的风景作品。第一遍很仔细地看过去并没有讲话,接着又看了第二遍,看完很激动·:“这是什么?这是诗歌,这是音乐的诗。”从周碧初留下的资料看到,他在黄山用旧体诗写了很多黄山的诗歌,说明周碧初在对于中国文化的寻求上是注意到了诗画结合的发展路径。周碧初的绘画没有强烈的画面,他的力量是内在的,是有呼吸感的,是有生命力的。
周碧初生于福建平和,22岁时从厦门美专毕业后赴法国留学深造,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师从印象主义大师欧内斯特·洛朗教授。周碧初在巴黎学习期间与徐悲鸿、颜文梁、吴作人等过往甚密,他们相互切磋画艺。1930年学成回国,先后执教于厦门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上海美专、上海新华艺专。他要求学生注重现实,以大自然为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扬传统艺术的精华。
周碧初是具有现代观念的绘画创作者,是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绘画的先驱。初年少时,他在祖国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又在青年时去到法国系统学习了西画以及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现代主义,并在不断实践中找到了结合东方传统水墨绘画方式的油画民族化的创作道路,他的绘画研究具有启示的作用。
本次春拍推出周碧初先生的两件精品,1954年创作的《印度尼西亚风景》(Lot 2012)和1958年创作的《芝乐都》(Lot 2013)均是他在印度尼西亚写生的作品。上世纪50年代时,他曾侨居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十年,在那里创作了大量风景和静物画。可以说进入了他的艺术鼎盛期,作品在海外如新加坡及印度尼西亚等各地多次展出,赢得很高赞誉。两件作品均来自家属珍藏,有过数次出版展览。
侨居印度尼西亚期间,周碧初创作了少量的人物与静物作品,他主要创作大量的风景作品。南洋群岛亚热带明艳的风光深深吸引了周先生,美丽风光为本就善于捕捉色彩感受的他提供了优渥的创作环境。《印度尼西亚风景》(Lot 2012)一作淡红与纷绿交错,蓝与红并置而显得分外清新。不执着于描摹体积和强调明暗关系,而是直接运用色彩的对比组合取得整体的和谐,画面或深或浅的色点,构成明快生动的气氛与画面。《芝乐都》(Lot 2013)同样描绘秀丽自然,以一个俯瞰视角,望见远处青蓝色群山与近处鲜艳的林木。没有表现光源,而自有光彩照人的效果。此作品呈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印度尼西亚自然风光,使观者置身其中,身临其境。
不熟悉周先生画的人初见他的画以为是“点彩派”,其实不然。“点彩派”是印象派中一种极度依靠科学研究出的色彩理论作画的风格。而周碧初先生的信条是“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即以自然为师来传移模写,对自然形色的改造、提炼和升华出于直觉感受,不过度依赖色彩分析,使之符合内心的感受和意境呈现的需要。“色点”则是画面的形式语言,是周碧初借鉴山水笔墨中“皴法”的一种形式,是他绘画中一种独特语言的存在。
清新明丽的自然,是周先生创作的灵感源泉。周碧初的画作,画面色调多是平淡静稳的,我们可以在他的画上领受到清新淡雅、含蓄和悦的诗情。自1954年起周碧初开始实验新笔触,本次上拍的两幅作品同样运用到了这种标志性的手法,在这两幅写生作品中,我们发现漫山郁郁葱葱的森林以一种类似中国画“苔点”的方式呈现,绿色块自身浓淡深浅的色彩变化,块面和块面之间靠同类对比形成明亮的色彩效果,色彩的丰富性和色调的统一性被结合起来,使之近看色调缤纷,远看则又浑然一体。
纵观周碧初漫长的艺术生涯,他亲身经历了现代艺术在中国的两度高潮。因此,周碧初是以坚韧执着、百折不挠的创作实践和独立人格为油画艺术的艺术性在中国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探索之路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留学群体中极具代表性的样本。
拍卖会名称
朵云轩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在此地IN-HERE——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港澳台及海外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