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案例
易胜软件
拍卖信息
网上预展
网上直播
成交结果
人物专访
业内新闻
精品赏析
广东精诚所至2024春季拍卖会 --- 中国书画专场
370 苏东坡先生懿迹图
查看大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370
拍品名称
苏东坡先生懿迹图
尺寸(CM)
引首28*32cm;画心28*494.5cm;后跋28*32cm
作者/年代
李宗谟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600000-1200000
备注
签条释文:李宗谟绘《苏东坡先生图》。 引首钤印:子瑜长寿(朱文) 引首款识:倚石山人梁士贤。 引首释文:李宗谟手绘《苏东坡先生懿迹图》。 钤印:李氏尚显(朱文)、琴书诗画中人(朱文)、宗谟(朱文)(多次),小樵(朱文)(多次) 款识:剑南李宗谟题跋:千古画家,每图古人事迹,以示后世。禹铸鼎象物,尚矣。若汉郭孝子堂石室、武梁祠堂画石,则画之最古者焉。自时厥后,以画名者,代有闻人。然不若绘古人事迹,足以引起人历史上之观感,尤足宝贵也。东坡先生,世所钦仰,剑南李宗谟绘其懿迹为十三图,笔墨高古。吾爱东坡,并爱斯画,因以识之。子瑜梁士贤。 鉴藏印:吴氏荷屋平生真赏(白文)(参照:《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P300》) 释文:《东坡先生懿迹图》。 士有自京师来,以鲁人石守道《梦庆历圣德诗》示先生,先生从傍窃问,曰:“圣人何人也?”士曰:“童子何以知之?”先生曰:“此天人也,胡为不知?” 母夫人亲授书史。问古今成败,先生时年八岁,辄能语其要义。及读《范滂传》,叹息曰:“其若为滂,许之否乎?”夫人曰:“汝能为滂,吾固不能为滂母耶?”喜曰:“吾今有子矣!” 先生于所居纱榖行宅,与群儿凿地为池,戏隙泥中得异石,扣之鉴然有声,因琢为研,作铭以识之,时先生始十二岁矣。 先生为监官令告院兼判尚书词部,时王荆公欲变科举。先生上言,其党不悦。乞外任避之,除杭州通判。经过杨州,与刘贡甫、孙巨源对笔研相聚数月。 先生除徐州,适春旱。城东为龙湫,先生家僮系虎头骨投于其中,大获甘霖,以济沧生。 先生谪居黄州。次年,请故营地躬耕,因号“东坡”,复筑雪堂居之。 元丰壬戌七月间,先生携两客以游赤壁,为文以赋之。 先生之弟,子由在筠州,云庵居洞山聪禅师圣寿寺。一夕三人同梦,迎祖师禅戒和尚,拊手大笑。易日,俱出廿里建山寺中饮,而先生适至,追绎以告。先生曰:“吾七、八岁时尝梦身是僧,往来陕右间。”云庵惊曰:“戒陕右人也,暮年游高安,终于大愚。”逆数之,今五十年。而先生已四十九矣。 金山寺僧佛印,乃谢端卿出家,有三才学,守戒行,同黄州侍郎黄鲁直与先生友善。一日过访,佛印曰:“吾得桃花醋,甚美。”取而共尝之,皆皱其眉,时人称为“三酸”。 先生谪居儋耳,无所居,适偃息于桄榔树林中,摘叶书铭,以颜其处。 先生在儋访诸黎,遇暴雨大作,假他人竹笠木屐,戴负而归,市人争相视之。先生自得幽野之趣,天真之乐盖如此。 先生在昌化,尝负大瓢,行歌田亩,适盍馌妇云:“内翰昔日富贵,一场如春梦。”先生然之。时人呼此妪为“春梦婆”。 先生自进士及第、升官,历二十一更,住二十二。至去儋数年,乃得诏,更官守,途止常州。梦中得《寄朱行中》诗,及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七月丁亥卒于是州矣,时年六十又六。建中靖国改元也。 展览:《玉楮流芳—晚明至八十年代名人书画展》,广州越秀区菊坡美术馆,2024-5月8日-18日。 备注:梁士贤题引首及后跋。 说明:吴荣光旧藏。 李宗谟,晚明人士。号小樵,又号古栟子,福建永安人。工人物,间写山水,白描亦精致秀雅。与董其昌同一时期人,尝为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作剑津图。 梁士贤,字子瑜。晚清民国人,曾任广东西宁县督学,热心儒学传承,参与创立广东孔教会,宣传中国古典文化。 《苏东坡懿迹图》赏析 《苏东坡懿迹图》为李宗谟绘苏轼(东坡)人物事迹长卷,共十三则,每则有文段及人物画像。卷首有梁士贤题篆书引首“李宗谟手绘苏东坡先生懿迹图”,卷后有梁氏长跋。画心有鉴藏印“吴氏荷屋平生真赏”,为吴荣光鉴藏印。 李宗谟,号小樵,又号古栟子,福建永安人。活跃于16-17世纪的晚明,与董其昌有交往。其擅长创作历史名人事迹长卷,文人情怀浓郁,笔墨工致隽永。今传世有《东坡事迹图卷》(北京故宫)、《兰亭修禊图卷》(台北故宫)、《十八应真图卷》(沈阳故宫)、《陶渊明懿绩图》(西泠2021秋拍)等。 本件《苏东坡懿迹图》共十三则,为苏轼一生的重要经历。首三则为其少年事迹“童子圣人”“夫人授书”“凿地得砚”;次三则为官场经历“杭州避任”“徐州治旱”“黄州躬耕”;又三则为记述其佛家、道家思想的“赤壁作赋”“梦迎祖师”“尝醋三酸”;后三则为任职海南的幽野情怀“书铭桄榔”“竹笠归雨”“富贵春梦”;最后一则“常州梦诗”总结其一生仕途与临终之行。本件图卷书画俱佳,其行楷工整文雅,收放自如;线描人物全以墨色写成,疏密浓淡,历历分明。 故宫博物院藏有相似题材长卷两件。《李宗谟东坡事迹图卷》同为十三则,多一则“太后赐座”在第五,而没有“书铭桄榔”一则。《明人画东坡事迹图卷》存十二则,“太后赐座”“书铭桄榔”两则均有,但缺前“童子圣人”“夫人授书”两则。后世有清代邹一桂《东坡故事册页》(三苏祠博物馆),其图文基本继承前述范本。 中国长卷叙事画出现较早,可追溯至顾恺之《洛神赋图》(约公元4世纪),后世摹仿甚多,衍生出一类特有的叙事传统,是“以图写史”与“崇古复古”文化的表现。及至明朝,长卷人物画有多种主题,有记述孔子生平的“圣迹图”,古代名贤如陶渊明、苏东坡的“懿迹图”,也有为当世官员图绘的“宦迹图”。在明中期之后,白描人物画有了新的发展。如吴伟(1459-1508)在吸收唐宋技法的基础上,着重使线条婉转流畅,人物形象精确,使画面文气盎然。李宗谟的人物画多有此类风格。此外曾鲸、陈洪绶等画家均对传记式人物画创作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图卷也形成了一种约定的样式,即全卷由多则人物场景组成,每则为一段文字及一幅画,将同一主角在不同时空的事迹按则描绘。李宗谟的苏东坡、陶渊明事迹图就属于这种类型,而且完全去除其背景山水树木,突出人物故事情节。 比对现存各卷,“东坡懿迹图”应有一共同的母本。其图像中,有个别为继承传统图像,如“三酸图”一则,可追溯到五代末宋初的禅画。后世才将苏东坡、佛印、黄鲁直形象加入其中。此则配文与赵孟頫“题东坡先生遗迹图”内容基本一致,可能为直接传摹所得。然而宋元时期的三酸图至今无传世,本卷可属现存较早的画像。而其他多数则基于历史文献改绘。从文本看,内容从《东坡全集》中的年谱、墓志铭、诗文序言等摘选为主。如“凿地得砚”一则,《天石砚铭(并叙)》原文为“扣之铿然”,卷中写作“扣之鉴(鑑)然”;故宫本则有先误书再改为“铿”的痕迹。可知在这些画卷之前已有现成文本。总而言之,本卷为李宗谟创作的具有晚明时期特色的东坡事迹画卷,其图文经过摘选描绘,共同构成了当时文人对于东坡形象的集体印象,并成为概括苏东坡生平的一组经典作品。 本长卷曾由岭南名家吴荣光(荷屋)及梁士贤(子瑜)递藏,见证岭南两百年来的东坡文化流传。嘉庆年间吴荣光宦游京师,紧承翁方纲的苏斋风尚,广搜碑帖,书法取法于东坡。《耆献类征》载:“吴荷屋书由率更入而旁涉眉山”。荷屋后人吴泰先生讲述,吴荣光擅长“烂笔写苏体”,时人称“烂苏”。后又藏入苏东坡题文与可画竹,自号“坡可庵”。本卷亦见证清末民国的历史潮流。题引首与跋文的梁士贤,曾任广东西宁县督学,热心于儒学传承,参与创立广东孔教会于广州东横街药王庙,宣扬中国古典文化。细读本卷东坡事迹,或能感受吴、梁两家在不同时代的文人心迹。 341—371晚明至清早期书画
拍卖会名称
广东精诚所至2024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专场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港澳台及海外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