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精诚所至2023春季拍卖会 --- 中国书画专场
430 补衮调羹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430
拍品名称 补衮调羹图
尺寸(CM) 142×99cm 约12.7平尺
作者/年代 佚名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RMB:150,000—200,000
备注 鉴藏印:安平李氏珍藏印 展览:菊坡美术馆主办《思君十二时辰—中国传统人物画展》,2023年6月。 按:此图用大幅绢本写庭园中所设海水旭日屏风前,两个面容皎好风姿绰约的女子,一坐榻上补衣,一站地上持勺调桌上鼎中汤羹,两人相互顾盼,窃窃私语。桌上还有花瓶、瓷器、爵之属。地上有盆蒲及陶缸,榻、桌做工精细,知为富贵之家。两女子体态丰腴,开相圆润,显得健康而活泼。衣纹运笔奔放纵逸,劲峭厚重,具有强烈的书写感,与明初林良的大写意花鸟笔墨风格相似。而人物面部用圆劲的细线去描写,又显得细腻精致,传神入微,大好物也。我们细察画中两女子,一拿勺在青铜鼎中搅动,一持针线补衣,衣上明显有龙纹。而在古代,鼎最初是用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非盛酒之器。同时也是祭祀的重要用具之一。此外,鼎还可以用于家庭装饰、收藏或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 随着时间的发展,鼎逐渐成为了一种尊贵的象征,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被视为立国重器。女子持针线补的是龙衣,即天子之衣。至于“调羹”的意思,下举三例—— 一、《尚书·说命下》中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二、宋 赵善括词《醉蓬莱·魏相国生日》中有句云:“补袞工夫,调羹手段,如今重试。” 三、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中云:“老爷寿诞,小玉绣得一枝梅在此间,愿老爷为国调羹。” 后遂以“调羹”喻治理国家政事。女子持针线补的是龙衣,即天子之衣。补天子之衣,即是传统历史文化中“补衮”(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之意。此图中两女子,一调羹,一补衮,含有贤臣劝诫君王之义。故此图当改为《补衮调羹图》为宜。前人以“补衮调羹”之义多有作图,如仇英有《补衮调羹图》,陈洪绶有《夔龙补衮图》,故宫博物院藏有晚明顾绣名家韩希孟所绣《补衮图》,任熊有《龙女补衮图》等等。
拍卖会名称 广东精诚所至2023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专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