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荣宝202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中国书画·荣名为宝
306 双峰古刹图 |
图 录 号 |
306
|
拍品名称 |
双峰古刹图
|
尺寸(CM) |
88.2×34cm
|
作者/年代 |
黄宾虹 / 1953年作
|
质地/形式 |
|
钤印/款识 |
/
|
估价 |
2,000,000-3,000,000
|
备注 |
材质: 设色纸本
著录: 出版:《荣宝斋珍藏8·绘画卷八》P75,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9月。
题识: 钤印:黄宾虹
款识:癸巳立春,宾虹年九十。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形制: 镜心
拍品描述: 说明:此作品为荣宝斋库出作品。
“黄宾虹一生经历跨越了三种社会形态,在艺术风格上也经历了长期的自我探索与变革,其山水创作成就在中国美 术史中可谓独树一帜,《黄宾虹画语录》中提及一段其自学绘画的经历,“我在学画时,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 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先生 早年追溯唐宋,驰纵百家,后饱游各地写生,领悟自然,九上黄山、五上九华、四上泰山,又登五岭、雁荡、畅游 巴蜀,最终深研传统,凝聚升华,进而融铸为自成一家的艺术风貌。他在美术史、金石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 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越的贡献与成就,当属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
此幅《双峰古刹图》为黄宾虹于 1953 年所作,此时先生已经 90 岁高龄,极具他此时期的“黑宾虹”典型面貌,此 时的绘画风格已然自立面目,画面沉稳凝练,意境高古清幽,笔苍墨润,道法自然,浑厚华滋。黄宾虹“黑宾虹” 风格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发展脉络。黄宾虹 70 岁前后“入蜀方知画意浓”,经历了第一次蜕变,但严格说来,80 岁左右以后的山水作品才开始真正的“黑”,黄宾虹 89 岁因白内障视力几无,90 岁经过白内障手术后双目复明。 即便如此,他仍需借助放大镜才能看书作画,但他反而激情迸发,自由挥洒,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奇的佳作,笔墨出 神入化,妙不可言。这个阶段的山水看似画面黑灰结合、重现灰白,实则人生于画理之境界超前未有。黄宾虹曾言: “皴法变化极多,打点亦可作皴,古人未有此说,余与写生中悟得之。”可以见得,其在以“点”作皴上,开创了 画史之先河。他的画中,无论“点”是大是小,用笔都十分苍润饱满。
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对老师黄宾虹的绘画风格阐释道:先生用墨正如清代画家石涛所言,“黑团团里墨团团, 黑墨团中天地宽。”黄宾虹画此类画时,每天画完以后挂起来,第二天拿下来再画,一层层地迭,一层层地涂,最 终达到浑厚的效果。这就是“黑宾虹”之来历。
观其画,不难见其主张的用笔五字法——平、圆、留、重、变,及其所向往的“锥画沙”、“折衩股”、“屋漏痕”、 “枯藤”、“坠石”等笔意,均来源于其反复地积淀,直至衰年变法,达致升华,这才最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正如黄宾虹自己所说:“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是件《双峰古刹图》为荣宝斋库出作品,为黄公 晚年力作,藏者宜宝之。
|
拍卖会名称 |
北京荣宝202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书画·荣名为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