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精诚所至2021秋季拍卖 --- 中国书画
87 朱菊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87
拍品名称 朱菊图
尺寸(CM) 68×45cm 约2.8平尺
作者/年代 王天池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RMB:15,000—25,000
备注 钤印:黄山(朱文)、天池(白文)、秋艳(朱文)
款识:黄山老人。
精诚所至2021秋拍的四件齐白石作品,全部由王天池先生的家属提供。
1944年王天池30岁时,经著名篆刻家张志鱼先生引荐,拜84岁的艺术大师齐白石为师,为入室弟子。拜师前,他只是练过字,未尝习画。白石老人说“好!一张白纸好染”。
那时王天池在天津工作,每过半月必带上自己的习作到北京向白石老人求教,有时在京住三、四天,有时住七、八天,师生朝夕形影不离,结下笃深情意。
王天池为人耿直,谦虚好学,深得白石老人喜爱和赏识。老人每次审视王天池习作,总是逐张过目,一一细加点评。对其中画得较好的作品,有些即兴补笔,以作示范。王天池拜师愈月,白石老人便在王天池的画上题字,以资鼓励。而在师生的合影上,白石老人更是挥笔在合照上题字曰:“此乃白石老人侍者门人王天池”。后来白石老人还亲自为王天池画室题“黄山草庐”。白石老人对王天池疼爱有加,使王天池受到了极大的鼓励,练画更勤了,隔三差五就往白石老人家跑,观其作画示范,聆听教诲。
有一次,白石老人看过他画的“鸡冠花”,喜而挥笔题道:“天池仁弟为花写照,用笔大方,令人可喜,余因加墨。八十六岁白石”。又有一次,白石老人在王天池先生画的《荔枝》上题句:“安分一生无妄想,垂老人间只画名。天池弟作画有喜颇进,予以为何用名誉满人间,遂笔写几字以示之。白石”。
白石老人还题诗相勉道:“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王天池也深知老人的良苦用心,即恭和老师原韵,曰:“小犊虽无力,学耕日日忙。服劳甘代苦,岂敢卧东厢。”足见师生情厚,有逾于一般弟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这年,齐白石去南京。王天池为照顾家中父母回到山东济南。
在随侍齐白石的四年里,王天池得以深入接触齐白石的画作,加上白石老人的悉心教导,对齐白石的笔墨了然于胸,与齐派同门常互通信息,成为山东鉴定齐白石作品的重要人物。建国后,山东省文物总店和济南市文物店购买的包括齐白石在内的书画作品,大多征询过王天池的意见。
王天池晚年,把他毕生所绘书画分二批捐给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和家乡龙口政府,惠泽乡里,备受赞誉。他仅遗留少数作品供家属留念,其中包括了本次秋拍的这四件齐白石作品。
齐白石 《紫藤》(lot 90)作于1920年,钤印有:“老苹辛苦(白文)、齐白石(白文)”。款识“庚申春,白石老人四过都门”。齐白石画紫藤从风格上可分为前、后二期,分界线约在实行“衰年变法”的20年代初。前期主要师法八大、徐渭,笔墨枯瘦纵逸,色彩清淡素雅;后期主要学吴昌硕,笔墨凝重浑厚,色彩浓郁鲜艳。这幅《紫藤》还没有吴昌硕笔法痕迹,为前期风格。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己未(1919年)秋八月所作《藤萝图》,画上题曰:“画藤不似木本,惟青藤老人得之,余三过都门,喜画藤,未知观者何论?”此幅《藤萝图》与秋拍这幅《紫藤》创作的时间相近,款字笔意相同,画风同样接近徐青藤,又有“四过都门”的文字旁证,充分说明《紫藤》是同时期所作。画中题“四过都门”,是指他1920年第四次来北京。其他三次来北京的时间分别是1903年、1917年、1919年。白石老人虽然定居北京,但他仍把自己视为北京的过客,所以称“四过都门”。
此幅《紫藤》,写两株紫藤一老一嫩从左下向右上交缠而上,提按婉转,沉着痛快,苍劲浑朴,放逸含蓄,法度谨严。藤叶细而密,藤花灿若云霞。叶与花分多束分布,显得特别秀气,这与他后期粗枝、大叶、大花简约的紫藤风格不同。在此画中,白石题云:“客曰:‘花叶秀雅,藤何苍劲?’答曰:‘笔补造化。’余不能知,客亦不能答。”唐李贺云“笔补造化天无功”,从知白石老人写此幅《紫藤》时之自信,如此画法,在他一生所画的紫藤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是他求变时期的不断思索、多方探求之作,是他变法前的重要作品。
此幅落款书法既有何子贞书法用笔之变化多端,亦有李北海书法之瘦硬、倚侧、雄强。墨法随浓随淡,一任自然,与画笔互为表里,是白石老人这一时期落款书法的典型面貌(可与中央美术学院藏齐白石1920年作《菊鸟图》相比较)。总的来说,这幅《紫藤》是齐白石“衰年变法”初期风格转变的珍贵见证物,对于研究齐白石艺术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录91号齐白石所画《贝叶工虫》,未落款,亦无印章,应是齐白石自留不舍得给别人的得意之作,收藏至密,六十年代前后从齐家流出,在王天池家亦六十年左右了。
这幅《贝叶工虫》,枝干全部自右向左斜出,枝干交叉用女字法,疏密有致。四片贝叶,三赭一绿,三聚一散,是白石老人写贝叶工虫成熟时期惯用布局。贝叶网纹画法拙味和雕刻感十足,层次丰富、繁而不乱,笔性天真烂漫。设色渲染在平中寓微妙变化,淡而不薄。叶筋勾勒沉稳、劲健、老到,与树的枝干用笔一致,生拙味浓。
所写五工虫,自上至下,分别是红蜻蜓、蝉(知了)、绿螳螂、蛾子、蝈蝈。红蜻蜓飞于左上空白处。蝉伏于最粗的枝上。绿螳螂站在最下面的一片赭色贝叶顶端,两臂欲举。蛾子与蝈蝈皆伏于地。白石老人凡画多只工虫的画,虫子的姿态各异,但它们之间皆互相呼应,默契如一家。
我们若将这幅画中的贝叶和各只工虫放大来看,则可清晰看到白石老人的用笔,沉稳缓慢,拙厚自然,如锥划沙,如雕如琢,极具雕刻感,力透纸背,尤其是画绿螳螂肚子的几笔,直是“积点成线”。而其设色如儿童画般稚拙而不失老练,此非功力深厚如白石老人者莫办。蝈蝈小腿的用笔,如篆如籀,笔力浑厚,朴实无华,与贝叶的勾筋和枝干的用笔一致,就此一笔之功夫,则非代笔之辈所可梦到。则此幅贝叶工虫为白石老人真笔,无可疑者。正如米景扬题跋所述“今识其作之贝叶工虫之用笔、用色,工虫之造型,贝叶之签毫毕现之独特效果,以及枝条之用笔习惯,综其整幅来识此作,应为齐白石亲笔,是完全可信无误的。”
此幅《贝叶工虫》用笔单纯朴拙,色彩平实饱满,足见齐派艺术之风尚——大巧若拙,从作品中焕发出的是自然生命与人文精神的光彩。
除这两幅而外,尚有《葡萄》斗方和《红梅》扇面各一帧,皆为晚年笔力千钧、画法大成后之作,花枝春满,硕果累累,在此不细论也。
以上四幅齐白石作品佳构,见证了艺坛一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长存于天地之间,永世流存。
拍卖会名称 广东精诚所至2021秋季拍卖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