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首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 戛玉
849 元 玉雕麒麟望月饰件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849
拍品名称 元 玉雕麒麟望月饰件
尺寸(CM) 长9.4cm;寬6.8cm
作者/年代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700,000-800,000
备注 来源:佳士得拍卖;威廉·阿奈特( Willam S·Arnett)于1971年前购藏,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展览:美国治亚州亚特兰大美术馆( high Museum of Art, Atlanta, Georgia) 于1973年9月至1980年9月借展
本品为白玉质,局部有棕黄色沁痕,质地温润如脂,打磨抛光泽润。器作圆角方形,用多层镂雕工艺雕琢纹饰。装饰图案麒麟望月题材,一麒麟长鬃卷尾,伏卧于梧桐树荫之下,回首凝视一片流云托月飘扬而过,旁有灵芝奇石,祥云自梧桐间飘向满月,颇具吉祥寓意。麒麟造型丰满,伏卧时的肌肉线条亦雕刻而出,颇为传神,其饱满而富层次感的构图颇具时代特征,为元代玉饰之佳作,应是当时玉带之配件。
望月题材的纹饰在金元器物上颇为流行,有犀牛望月、玉兔望月等,月下卧麒麟者较为少见。类似题材的多层浮雕玉饰,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造型相似之瑞兽玉雕摆件。
另外,天津博物馆曾展览的一件,台湾山水堂藏白玉灵兔望月灵芝纹嵌饰,彼件为虽为灵兔造型,但题材、装饰风格,皆与本品十分相似,可资参照。
白玉镂雕瑞兽望月图饰赏析
文/简逸
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High Museum of Art, Atlanta, Georgia)曾展出过一件精美的中国元代玉器——白玉镂雕瑞兽望月图嵌饰。玉器长9.5厘米、宽6.9厘米、厚1.2厘米(图1)。白玉质,玉质温润,由一块洁白细腻的新疆和田白玉子料雕琢而成,器物边缘有些许黄皮色及沁色。
这件玉器曾由美国著名收藏家威廉S.阿内特(William S. Arnett)于1971年前购得收藏,后于1973年至1980年借给美国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展出。高等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05年,座落于亚特兰大市著名的桃树大街,是美国东南地区最主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玉雕为扁平长方体,四角圆弧并略有厚薄,显然利用了部分子料边缘就料制作。整件玉器分层镂雕,背面光素无纹,仅见镂空过来的大大小小孔洞(图2)。正面第一层浮雕、镂雕一只俯卧在树木、云彩之下的瑞兽,回首仰望着上方的一轮圆月,圆月周围簇拥着大朵的云纹,山石的雕镂则隐于第二层,使得画面层次错落,似一幅静谧祥和的立体画卷。从玉雕布局,云朵、树叶等工艺特征看,此件玉器应为元代玉雕,最晚不晚于明代早期。
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如果从艺术风格角度分期,则主要有两个发展阶段:从史前到汉魏六朝为第一个阶段,玉雕艺术神秘、崇礼,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也是中国玉器的古典主义时期。隋唐以后到清是第二个阶段,玉雕艺术向生活化、世俗化、赏玩化发展,并深受各时期其它艺术的影响,如金银器、绘画、陶瓷等等。
结合这件玉器,必然要提到宋代,因为此时出现了后世乾隆皇帝盛赞的“玉图画”。以画入玉,玉、画结合,始出则在北宋。追踪溯源,与宋代文人画的异军突起不无关系。虽然人们常把唐代王维作为文人画的创始人,论其绘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不过第一个全面阐明“文人画”理论体系的则是北宋的苏轼。苏轼认为文人和画工的画,最大的差别在于“意气”二字,文人士大夫的画,是“取其意气所到”,而画工只是把形画出来,没有内在的精神。元代是文人画的黄金时期,作者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木等,以抒发个人“性灵”,讲求笔墨情趣,不求形似,强调神韵及意境表达,对绘画有很大的影响。
文人画的兴盛必然波及到玉雕领域。受当时成熟的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影响,出现了用玉雕刻成的绘画,即为“玉图画”。宋以前的玉镂雕作品多是单层,宋代受文人画的影响,玉图画将以往的单层镂雕发展成了具有一定立体效果的多层镂雕。因玉器有一定的厚度,利用多样的雕琢技法,就可以在玉料上呈现出绘画的效果。工匠们将一个个砣具变成自己手中之笔,利用圆雕、浮雕、镂雕、减地、浅刻等各种不同的技艺表现画家的用笔,体现人物、动物的姿态、表情,山石的皴法,以追求神韵与笔墨情趣。这些技法中表现立体感最佳的治玉手法就是镂空透雕,文献中又称为“透碾”。
透雕需灵活运用各种实心钻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向深层拓展,再充分结合圆雕、浮雕、减地等多种技法来表现层次,使玉雕作品渐渐摆脱单层的扁平片状造型,向多层次的立体造型发展。玉雕图案中花瓣和枝叶多自内向外斜出,交错掩映,花瓣和叶心深雕凹入,翻转交搭,同时深刻叶脉。整个玉雕前后掩映,出入穿插,玲珑剔透而又不是简单的分层透雕。《营造法式》中讲到宋代木雕中“透凸洼叶雕”的特点是:“叶内翻卷,令表里分明,剔削枝条,须圆浑相压”,所指正是这种深层的立体镂雕。以深阴线表现花茎叶脉,以细阴线刻划细部。正所谓宋末元初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周密在《志雅堂杂鈔》中所说的“枝皆剔起,叶皆有脉,飞翻活动,真奇物也。”
宋元玉图画最多的表现就是镶嵌饰件,玉嵌饰在此期十分盛行。据《宋史》、《元史》记载,仅宫廷玉辂上就用了数十件大小玉嵌饰,宫廷中其他床、帐、陈设上用玉镶嵌可见一般。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白玉镂雕松下仙女图嵌件即是宋代玉图画的代表作品。此玉长9.6厘米、宽7.8厘米、厚1.5厘米,呈圆角长方形,采用镂雕,减地分层方式雕琢(图3)。人物及树木均深雕下挖,侧面看近乎圆雕。玉雕反面虽布满镂雕孔洞,但边沿处理圆滑,并简略刻划一些和正面相呼应的纹饰,这也是宋代玉雕镶嵌件和元明类似镶嵌件最大的不同。故宫所藏的另一件宋代松龟人物图亦有同样特点。(图4)
宋代玉图画精致的构图、细腻的雕工,清晰的层次集绘画、雕刻之长,形神兼备,直接影响到了元代玉雕。元代镂雕作品数量激增,人物、花卉、动物、山水等玉器,往往运用此法,不仅较多的出现多层镂雕的镶嵌件,也出现了完全立体镂雕的玉帽顶。
这类多层镂雕饰件从其反面看并无专门的牛鼻孔,推测并非缝缀在某件器物上,而是镶嵌饰,所以基本都是扁平圆角长方造型。元代相比宋代作品对反面的处理要简单一些,一般反面平直,仅有大大小小的镂雕孔洞。本文介绍的这件白玉镂雕瑞兽望月图嵌饰即是如此,从其镂雕技法看,均是用实心桯钻从不同角度镂空,不过后期的打磨较好,在镂空处仅能隐约看到细密的桯钻痕迹(图5),传承了较为精致的宋代玉图画工艺。
此类镶嵌饰件在传世品中较多,但出土品少见。类似的望月图式在传世品中也并不多见。目前所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黑白玉双羚望月图与此玉有类似的图式(图6),其长8.5厘米、宽6.8厘米,比本拍品嵌件略小,背面处理较为一致,光素且无过多的纹饰。云纹、树叶、山石的雕琢方式也基本相同。这也是从玉雕技法上将此玉断代为元代的主要原因。
宋元的镶嵌饰件流传到清代,因有着图画般的艺术效果,常常成为皇帝的把玩之物,被放在皇帝的玩具箱——紫檀百什件柜中或特制的盒中陈放。例如清宫档案中,道光十八年陈设档,在景福宫面西照背的紫檀百什件柜内设有“青玉麒麟镶嵌一件,长二寸五分”。这件镶嵌尺寸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8.88厘米,与本拍品及清宫旧藏宋元镶嵌玉图画十分接近。
本文介绍的这件望月图镶嵌件,目前还未在宋元传世品中见到一模一样的作品。那么其所雕的瑞兽又是何种动物?有何寓意呢?
玉图中卧兽,张嘴、重眉,独角上卷,四爪,花蕊形茸毛卷尾,肩颈处有着飞翼式毛发。既非狮子亦非犀牛,从造型上实难将其与自然界的动物对应,应是神话传说中的瑞兽。
那么,这种望月图式中的瑞兽又是什么呢?
查考文献,明代徐应秋在其《玉芝堂谈荟》一书中,在“壁上幻影”一节有句:“或染麒麟望月,或写丹凤朝阳,一日一变,藻绘鲜明。”
可知“麒麟望月”与“丹凤朝阳”是元明时期常用的对应图式。不过大家常常注意了“丹凤朝阳”,而忽视了“麒麟望月”的图式。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其最早文字记载见于《礼记·礼运》 :“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并有“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之说。西汉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言及“王道”正时曰:“故天为之,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风雨时,嘉禾兴,凤凰麒麟游于郊。”
可见古人认为凤凰、麒麟伴出之时,为天下大治的征兆,是为瑞征。
四灵又称四神,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漆器、铜镜上广泛出现,它们也被当时的神仙家和后来的道教借用为最重要的神物。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释义:“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麟,大牝鹿也。麐,牝麒也。”段玉裁注:“状如麕,一角,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 《宋书》亦曰:“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歩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穽,不行罗网,明王动静,有仪则见。
可知古人认为雄性称麒,雌性称麟。其形状似鹿,一角,牛尾。文献中对麒麟的模样并没有十分具体的描述,不同文献描绘也多有不同。例如麒麟似鹿而无麟,一直到明清时期描绘的麒麟才有鳞甲。还有清代文献认为麒麟为马足,但乾隆皇帝在其御制诗文中亦有“瑞麟五趾”之说 。清代宫廷造办处制作的玉雕麒麟作品,既有蹄足者,又有爪趾者,故足形并不是分辨麒麟造型的最重要元素。不过自古文献中,“一角”一直是对麒麟基本描述,这也是古人对神兽的常见认识。本次拍卖的这件玉雕麒麟一角而四趾,和唐宋以后龙两角不同,但又和龙爪趾由少到多的发展较为一致,故应早于明清之际。
麒麟虽有角这种武器装备,但并不是为了害人,故被古人认为是仁义之兽,毛虫之圣,同时赋予了麒麟“十德”:音似钟吕,行走规矩,不踏虫草,不食不义,不饮污水,不入陷阱和罗网,体察有明之君的动静,在天下大治、人人尊礼尚仪之时现身于世。
麒麟有十德之说乃儒家赋予,其和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渊源深厚。东晋王嘉在其《拾遗记》中记载,孔子出生前:“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书上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的字样。 意谓孔子虽未居帝王之位而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麟吐玉书以示祥瑞降临,圣贤诞生。
而《春秋》记载,哀公十四年春,孔子听闻:“西狩获麟”,而“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孔子伤感“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 故孔子绝笔于获麟,两年后去世。
春秋战国乃乱世之秋,孔子伤感于无圣明之王,周礼不兴,代表嘉瑞感应的麒麟竟被俘获,从此绝笔。
“麟吐玉书”、“西狩获麟”的故事虽为传说,但后世将麒麟视为嘉瑞之仁兽却是流传了下来,并逐渐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麒麟被制成各种饰物和摆件用于佩戴或陈设家中。元明以后,我们常常能看到“麒麟吐书”的玉雕作品就表达了人们对嘉瑞出现、满腹经纶的希冀。
由孔子出生前的麒麟预兆,也引申出了“麒麟送子”的美好期盼。民间对于聪颖可爱的男孩,常有“吾家麒麟”或“麒麟儿”、“麟儿”之美称。“麒麟送子”的各类作品也应运而生,木版画中即常有“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之对联。人们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另外,《诗经》中亦有“麟之趾”章句,来赞美周文王和他的家族,由此,后世也用“麟趾”来比喻子孙德才兼备。
传说中的麒麟因与儒家推崇的礼制规范、道德标准颇为符合,在历朝政治生活中也多有麒麟的身影。如《汉书》载:汉武帝在未央宫中造麒麟阁,将股肱之臣画像于阁,以表嘉奖和向天下昭示其爱才之心。 后世帝王效仿图画功臣于麒麟阁的行为自此始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以麟为祥瑞,在巨野县治北建麟凤亭。《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公、侯、驸马、伯以麒麟作为补服图案。 清代武职官员的补子,一品麒麟,二品狮 。可见麒麟地位比狮子高。故麒麟又可比喻国家栋梁、才俊之士,是古代官场较高政治地位的象征。
拍卖会名称 2021上海首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戛玉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