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首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 清风明月—纪念陶冷月先生“冷月”名号启用百年书画成扇专场
1 1946年作 百事如意 镜心原框 设色纸本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
拍品名称 1946年作 百事如意 镜心原框 设色纸本
尺寸(CM) 24×45cm
作者/年代 陶冷月(1895~1985) / 1946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30,000-50,000
备注 出版:《陶冷月》上册4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8月。
著录:《陶冷月年谱长编》下册813页冷月画识编号23158。

题识:百事如意。丙戌(1946年)嘉平,为正坤老棣制此图,宏亝陶冷月。
钤印:陶冷月(朱白)、压角日利千万(朱)。

Lot.001-027 陶冷月先生启用“冷月”名号一百周年纪念专题

说明:《陶冷月年谱长编》上册318页1947年条记:为周正坤作《独清楼图》、《墨蕉图》、《墨梅图》。(画识23272、23273、23281)。
上款正坤即周浊(1919—2000),号独清,斋名独清楼主,江苏南通人。我国灯谜四大台柱之一,1948年与倪轶池、张英云、张海云、孙筹成、王晓唐、屠心观、孙灿成、陈以鸿、王启新、王余昌、曹鑫甫、贡仲林、郑宝瑜、薛寒梅、朱达公、朱铭新等聚沪上谜林高手组织上海谜社的殿军《虎会》。与书画家交往甚密。长子志平、女儿志华从陶冷月学画。

海上升明月—纪念“冷月”名号启用一百周年
陶为衍
陶冷月是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画融汇中西的探索者之一,他幼承家学,继习西画,在兼长中西两方所长的基础上,用传统的没骨法将西画的光影、透视等科学原理融入中国画中,开创以月光山水为代表的“新中国画”而享誉画坛。今年正逢他启用“冷月”名号一百周年,在此重叙其更名的一段轶闻,并推出由画家家属及亲友提供的二十七件“冷月”作品供欣赏和竞购,以作纪念。
郑逸梅世伯在《陶冷月中西合璧之署名》中记:“新中国画家陶冷月,本名镛,善作月景,森然有冷意,人得而珍之,曩掌教雅礼大学,西教授某见而剧赏其艺,因戏呼为Professor Cold moon,陶闻而善之,因舍其名而自署冷月”。其记叙的是1921年,长沙雅礼大学举办春季运动会,奖品由教师捐赠,颁奖的美籍米教授拿到陶教授提供的一幅月景图时给他起的绰号,往后师生们就直呼其“冷月教授”,陶乐而受之,欣然更名的这段轶闻。原来“冷月”名号出自雅礼师生为他起的绰号。(《永安月刊》第19期1940.11.1)
现在也找到了1921年他更名前后的几幅绘画作品。铅笔写生《早春细雨》题 “江西萍乡南坑早春细雨 1921 咏韶”,是寒假结束从苏州返校途经萍乡时所作。油画《月光瀑布》的签名也是“陶咏韶1921”,油画《端阳八景》在右下角签了“陶咏韶1921”后又在左下角加题了“辛酉端阳节作于长沙闲闲园,冷月识”,这二次题款,也许是他刻意告示“陶咏韶”更名“冷月”了,又提示了启用“冷月”名号的确切时日。
“冷月”这个绰号对陶氏来说真可谓实至名归,他也因此画了一辈子的“冷月”。
1921年不仅是他更名的一年,也是探索历程上重要转折的一年。他在《与江小鹣论画》一文中自述:“余幼时即喜涂抹,与小鹣同。初作国画,继习西画,七年秋至长沙执教雅礼时,尤醉心欧化。辛酉以来,思折衷中西而调和之,……”(《星报》1926.11.12)而促成他立志变革创新的关键人物是蔡元培先生。
1920年秋,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到湖南讲学,蔡先生在长沙的十二次讲演(湖南《大公报——名人讲演录》1920.10.29——11.17连载),内容都涉及美学、美育和美术,他说:“中国的图画,算是美术中最发达的,但是创造的少,摹仿的多。西洋的图画家,时时创立新派。而且画空气,画光影,画远近的距离,画人物的特性,都比我们进步得多。”兼长中西又有革新意识的陶冷月,在蔡元培先生的启迪、鼓励和支持下,立志走上融汇中西的探索之路。
他纵览历代画史画迹后感到:“我国山水画法,宏远广博,笔法章法,实超乎西国风景画之上。所不足者,远近透视之理或有所误,光阴明暗之变未能充分耳。”(《与江小鹣论画》,《星报》1926.11.12)经不断摸索,终于用传统没骨法绘出了既融入西画科学原理,又保持中国画意蕴的“新中国画”。经多年的潜心创作,他先后在苏、锡、沪、宁等地举办画展,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引起了各界的惊叹。从此陶冷月融汇中西的作品被冠以“新中国画”的命名。
六年后,蔡元培先生旅欧回国,见到这些描绘空气、光影、远近距离的的“新中国画”,十分惊喜,多年来自己所提倡的中国画革新主张如今得到了实践。欣然为即将出版的《冷月画集》署名、题辞、并书订润格和书赠对联,予以褒奖。
题辞在阐述了东西方绘画的差异、交融和现状后说:“以中国画为本,而采用欧法以补所短者,我国画家间亦试为之,然专攻此术者,尚未之闻。”接着引出了专攻此术的画家:“陶冷月先生本长国画,继而练习西法,最后乃基凭国画而以欧法补充之。试作数十帧,一切布景取神以至题词盖印悉用国画成式,惟于远近平凸之别、光影空气之变,则采用西法。町畦悉化,体势转遒,洵所谓取之左右逢其源者。他日见闻愈博,工力更深,因而造成一新派,诚意中事。爰书数语,以资印证。”陶冷月深知蔡先生对自己的嘱托,立志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
据统计,陶冷月一生创作了近千幅月景图,早期的作品所见甚少,可在当年的出版物和画展的场景照片上见之。
随着探索的逐步深入,技法的不断完善,“新中国画”也渐趋成熟。
光风霁月,映照湖上,湖面波平如镜,倒影月色澄黄。小舟三两汤漾其间,坐者或仰观皓月,或鸣笛遣兴,亦见渔人撒网捕鱼于浅水。柳树依岸栽植,枝长叶满,清风拂掠,眼前一片繁绿招展飘扬,在静谧清幽的环境下,偶而带来动感。陶冷月擅写月色山水,本幅无疑属最佳写照,虽曰融合西法,但内容诗意造境,与传统文人气息贯通,画面清朗柔美,令观者赏心悦目。(香港苏富比2004年11月1日拍卖图录第640拍品注释)
这幅的蓝本是超山唐梅,张巍点评曰:“画家在构图立意方面极尽惨淡经营的匠心。枝干枝条的盘绕伸展和云霭的走向相一致,相呼应,造成了强烈的动感。近景突出,远景也颇为用心,既凸现了画家的表现主题,也完成了画面真境与幻境,似与不似的境象营造,反映出画家对自然和艺术独有的思考以及对两者关系的恰当把握。”(《中国现代花鸟画全集》第82)
探索早期的油画《月光瀑布》被称作是“中国式油画”的代表作。(《艺海》2008.2秦安建《陶冷月的中国式油画》)是目前仅见的落款“咏韶”的油画原作,王从卉在《世纪月光——陶冷月之月景油画的意义》中有此描述:“清冷月光之下奔流的瀑布和岸边密布的树丛,画面静谧幽远,是非常典型的中国画构思,但结合了西画中的透视、光影和写实主义态度。整个画面意境感非常强,从地上到水面再到天空,逐步由实到虚,画家在着力进行情感性刻画。……传统山水画创作概念始终影响着他描绘写实风景时的表现。因此作品最终表达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写实主义风景,而是具有东方意蕴的表现主义的理想化的意境中的风景。这也是在油画民族化探索实验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特征。”郎绍君在《不忘旧学创新图——陶冷月与他的绘画》中称:“《月光瀑布》系想象之作,笔触细腻,空间幽远而静谧。全图对月光下自然景物的刻画,令人想起伦勃朗作品中神秘的光,康斯坦布尔笔下有云的天空。”(《二十世纪中国画家丛集——陶冷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12月)
江冉评说:“对云水月夜的描绘技法是前无古人的。在这幅作品中,陶冷月完美地把传统山水画技法与西洋绘画的技法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具有中国味的优美意境,令人赞叹不已。作品近景山石与树丛的画法充分体现了陶冷月深厚的传统功力,远山和云的处理吸收了西画的表现技巧,浩淼的湖水中折射出银色的月光,是画家的首创。中西绘画融和得如此和谐,展现了陶冷月的审美追求。作品中表现出的革新、大众化精神,以及对西方绘画的合理吸收,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现代山水画全集》第74页)。
江迅在《陶冷月与“四季月夜图”》中评说:“陶冷月绘有四季月夜图,是李白诗意画,可谓他绘月的代表作。他经过多年揣摩,深知欲达月光照银辉,月明清如水的境界,必须掌握绘云的技法,即烘云托月。他绘云月,不仿古人以淡墨线勾勒月形云纹,也不在月旁随意平涂淡墨,而是运用没骨法,兼取西方水彩画技法中干画法,层层烘染,着意刻画云的深浅浓淡和云层流动的势态。陶冷月曾仔细观察四季月景的变化,他说:春月如在笑,夏月特别爽,秋月高亢,冬月高寒。雨前乌云拱月,其月分外明亮,雨后碧空如洗,月如白莲。真是深得其中三味。”(《文汇报》1983.11.12)
林映春评述曰:“古今画坛在描绘月景山水方面,尚无人超越陶冷月以积墨、积色及渐层着色的技法所营造出的独特表现力和神奇意境”。(《寒香万里净无尘——陶冷月的月景山水画》,《美术报》1998.3.2)
在层层云影中,皓月如盘,凄清寒光下,群山素装,梅树暗香,湖光闪烁,扁舟欸乃,展现在观者眼前一片雪清月明的景象。
寒月、疏松、瀑泉、清波,临窗对酌,此情此景惟陶氏笔下表现最为切意。晚年之作,可见清晰的勾勒、皴檫痕迹,趋于纵意而相对显出了笔痕。
陶冷月在民国时期是相当著名的画家,1933年由黄宾虹审定之《清代画史》出版,在补编中有列传,称他是“近代画家革命巨子”。但他的“新中国画”没能追随“新中国”画的潮流,渐渐被“湮灭”了。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艺术品市场逐渐复苏,他的作品得以重新面世,也得到了藏家的青睐。随着遗作展的举办和画册、年谱的出版,尤其是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美术史研究的兴起,诸多学者研究著述的发表,使长期被“尘封”,被“遗忘”的陶冷月及其“新中国画”才得以“光风霁月”。
姚全兴是最早研究陶冷月的学者,在《陶冷月——推陈出新的老画家》一文中,他呼吁:“陶冷月是现代美术界推陈出新的画家,他和徐悲鸿、刘海栗等艺术大师一样,都是通过长期努力奋斗,才获得一定的艺术成就。……解放以后由于陶冷月被错划为右派,在美术界长期受到不应有的冷遇,是很不公平的。希望有关方面组织力量研究陶冷月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观点,并乘陶冷月健在之年,及时整理出版他的作品和有关美术史料,以让老一辈艺术家的英名彪炳于史册。”(《美术史论》1985年第二期)继又编着了《陶冷月艺术评传》,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
鹤田武良(1937—2009)于七十年代初见到《江空秋月图》,对这从未见过的中国画表现手法感到惊奇,便在研究中国近代美术史时对陶冷月及其作品特别关注。1993年在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的《美术研究》上发表了《近百年来中国绘画史研究之三——关于陶冷月》,不久又写了《补遗》;为《陶冷月艺术评传》作序;2002年在广东美术馆《古道西风——高剑父、刘奎龄、陶冷月专题展》的《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画家融合中西的探索》研讨会上对“新中国画”的百年“沉浮”予以剖析,并发表论文《陶冷月与“新中国画”——超前的中国画改良》。
郎绍君在《不忘旧学创新图——陶冷月和他的绘画》中称:“他创造的月光意境,对幽清色调的独特处理,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国式诗意和大众化格趣,是郎世宁绘画和其他融合性绘画所没有的。陶冷月在艺术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也是任何别的艺术家不能替代的。”(《二十世纪中国画丛集——陶冷月》,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12)还编着了《中国名画家全集——陶冷月》、筹划了《古道西风》画展。
卢辅圣则作了更深层次的剖析,认为:“以此返观陶氏的‘新中国画’,不难发现,比其他‘折中中西’的同辈画家更复杂,更丰富一些的‘中’的成分,其实就在于这种正统派文人画的格体。在一幅幅由洞庭、明月、芦雁、烟柳、孤舟之类的题材组构而成的全景式构图之中,只要删除光影透视的西方写实手法,便能清晰地看到,无论精神意义层面还是形式语言层面,都与四王系一脉相承,迷漫其间的文静婉约和悲天悯人的传统文人士大夫气息,往往是其他中西融合型画家所不具备的。陶冷月的‘新中国画’与传统中国画之所以能超越两难选择的尴尬情境而二元并行不辍,用陶氏自己的解释,似乎存在着后者为前者之手段的关系,但倘若没有上述足以支撑其文化人格统一性的审美诉求,将很难想象会维持其终生。”(《陶冷月》图文集序,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8)
值此陶冷月先生启用“冷月”名号百年之际,蒙陶冷月先生家属和亲友鼎力支持。中贸圣佳有幸齐聚陶冷月先生月光、山水、花鸟、速写、书法、成扇各种形式作品二十七件,以为纪念。特别鸣谢陶冷月先生哲嗣陶为衍先生百忙之中撰写此文,并为本场拍卖中的拍品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出版资料、文稿、手稿、和照片。
拍卖会名称 2021上海首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清风明月—纪念陶冷月先生“冷月”名号启用百年书画成扇专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