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轩202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云集—中国书画夜场
546 寒林钟馗 立轴 设色绢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546
拍品名称 寒林钟馗 立轴 设色绢本
尺寸(CM) 61×30.5cm
作者/年代 文徵明(1470~1559) 仇英(1498~1552) / 甲辰(1544)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8,000,000-12,000,000
备注 著录:
一、《寓意录》卷四,道光庚子年徐氏寒木春华馆刊。
二、《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第15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3月。
三、《文徵明年谱》,第550页,百家出版社,1998年8月。
四、《朵云》第3集,第18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2年9月。

款识:终南老馗状酕醄,虎靴乌弁鸭色袍。上除唐家百年害,下受唐史千年褒。狰形狞色使人怕,怕渠为百鬼中豪。天晴日出不肯出,元夜好出为游遨。甲辰腊月,徵明同仇实父合手写并题。
印鉴:徵明、征仲父印、十洲
鉴藏印: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珍秘、宜尔子孙、公、信公珍赏、会侯珍赏、珍赏、丹诚

关于“钟馗”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在《周礼·冬官考工记》“钟馗”尚被称之为“终葵”,是一种驱邪除祟的法器,被周天子佩戴。后上行下效,这种驱邪的习俗在民间推广开来,渐衍化成一项民俗,到了魏晋时期变为“钟馗”二字。而“钟馗像”的出现则大致始于初唐。据《天中记》引唐逸史称:“唐明皇病疟,昼梦一大鬼,破帽蓝袍角带朝靴,自称终南进士钟馗,尝应举不第,触阶死。明皇醒而疾瘳,诏吴道子画其像,世遂传钟馗能辟鬼。当时翰林例于岁暮进钟馗像,并赐大臣,民间亦张贴其像于门首,以示吉庆”。此即为后世画钟馗习俗之滥觞。
到了宋代,“钟馗”被赋予的身份及功用更加为平民所熟知,科考失利的人物设置很易于被努力挣脱庶民阶层的劳苦大众所接受。沿至明清,钟馗的形象大量进入民间通俗的小说文学中,被附着上了更加丰富的神秘色彩。就这样,随着历史的推移,“钟馗”所代表的意义不断被丰富,“钟馗像”的描绘也随之有着多样的变化。
在初期,钟馗是以一种武将的身份出现,是“正义”的化身,能“捉鬼”、“辟邪”的社会功用深入人心,以至在封建社会中形成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符号”,而这样一种形象在平民意识中一定是“彪悍的”、“亦神亦鬼的”、“手持法宝利器”的存在。所以,在传统的钟馗像中,我们看到的多数是“面目狰狞”、“手持利剑”、“脚踩小鬼”的武相钟馗。反而言之,如钟馗不捉鬼那他也就失去了在平民大众中的实际意义,变成了“无用”钟馗。
逢除夕、端午张挂钟馗像的习俗至明代在民间已十分流行,即便作为文仕阶层的精英群体亦未能免俗。既不能免,那他们又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文徵明的处理方式即是一个典型案例。
文徵明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精于山水、花草,能诗文、善书法。而惟在人物画领域涉足不深,但作为当时艺坛的领军,高雅的审美趣味已然存在,既然他也要顺应民俗去张挂钟馗像,那这一雅俗之间的矛盾就必然存在。于是,他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与人合作,来寻找这一雅俗间的平衡。仇英,同为“吴门四家”之一,其画精工,尤长于人物。作为职业画手的他少时即得文徵明指授,并有为文画赋色的记录,二人交往密切,选择与他合作自是首选。台北故宫博物院即藏有一轴文徵明的《寒林钟馗图》,款署:“寒林钟馗,甲午(1534)除夕戏作”,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乃文徵明自署作品,未涉他人。学者石守谦据此提出疑问,在《雅俗的焦虑:文徵明、钟馗与大众文化》一文中做出详实的考证,判断此作应为合作画,作品中的钟馗形象即出自仇英之手。但鉴于钟馗形象与其常态化商业作品不类,动作、形象特征都别具一格,充满叙事性与特殊的寓意,所以石先生推断,仇英只是执行了文徵明的构思,画面所传达的信息实出于文徵明。也就是说,画面的主角虽是仇英所制,但第一作者却是文徵明。
文徵明运用这样一种方式,来顺应民俗生活的需要,既获得了神灵的庇护,又保留了文人的雅好,可谓之巧思。此次朵云轩春拍与公藏《寒林钟馗图》相对应,幸运的征得了一件点题即为文徵明与仇英合作的《寒林钟馗》作品,恰好可作为石先生论点的一个补充。此幅作品款署:“甲辰(1544)腊月,徵明同仇实父合手写并题”,钤印“徵明”、“征仲父印”、“十州”(左下)。文曰:“钟南老馗状酕醄,虎靴乌弁鸭色袍。上除唐家百年害,下受唐史千年褒。猗形狞色使人怕,怕渠为百鬼中豪。天晴日出不肯出,元夜始出为游遨”,文出自对吴宽《钟馗元夜出游图》诗的改写,表达了对钟馗这一正义化身的赞美。此作晚于公藏本10年,绢本所绘,绢丝本色的沉暗相较公藏本更显出夜色寒林的冷峻,曲折流水绕身而行,构图虽略有不同,但意境十分接近。人物动态变立为坐,呈顺姿态仰视状,坐姿闲适,双手拢袖并持笏板,神情微皱眉宇,若有所思。衣衫、样貌整洁,文质彬彬,倒确像一位文士。这或许就是文徵明构思设想之所在,其中是否还包含某种寓意暂不得而知,更有待一些新的资料补充。
《抱朴子·内篇·登涉》有云:“为道者多在山林,山林多虎狼之害也”,元夜寒林正是钟馗最需用武之地,将二者结合,即发展出寒林钟馗的特殊题材。这一题材较早见于元代画家陈琳(字仲美,钱塘人,南宋画院待诏陈珏子。善山水、花鸟、人物,得赵孟頫指授,尤善摹古)的一幅作品,至文徵明始得到进一步发展,后世效仿者众,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变体,此亦可视为风俗演进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拍卖会名称 朵云轩202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云集—中国书画夜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