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周年书画精品拍卖会 --- 以文会友
183 草书 立轴 水墨纸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83
拍品名称 草书 立轴 水墨纸本
尺寸(CM) 66×31.5cm
作者/年代 林散之(1898~1989)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50,000-80,000
备注 钤印:林散之印
鉴藏印:玉臻鉴藏
款识:杜牧之山行一首,林散耳。

释文:远望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说明:此作品现藏者直接得自作者。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江苏江浦。建国初,林散之当选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曾任江浦县(时属安徽,现为南京浦口区)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制副县长。六十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其为诗、书、画“当代三绝”。
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曹家大院占地10600平方米整体的布局呈“寿”字型。被誉为“中华民宅之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99年被辟为三多堂博物馆。
曹家始祖曹邦彦是太原晋祠花塔村人。以卖砂锅为生,明洪武年间举家迁移到太谷北洸村,兼以耕作。到第14代“三”字辈中有个叫曹三喜的独闯关东做买卖,获利甚丰,当时所谓“关外七厅“均有曹家的商号。清兵入关,又把生意做到关内,先在太谷设号,向全国辐射。到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铺面,达640余座,资产高达1200万白银,雇员有37000人,当时民众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的说法。后又跨出国门,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引进日本的钢铁,高丽的人参,俄罗斯的金属制品。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媲美。
三多堂曹家收藏巨富,除收藏历代名人书画外,还收藏明清家具等。三多堂博物馆展出的是明清家具,一共陈列有400多件;珍宝馆中的金火车头钟,也是一件稀世之宝。它是用黄、白、乌三种金制成的,重约42公斤,据说它本是法国给清廷的贡品,只因西太后逃往西安路经曹家时以此作抵押,向曹家借款,于是才流落到大院内。另外三多堂收藏的仇英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仇英所临,颇得神韵,珍罕非常。
“稀世珍宝在故宫,民间珍宝三多堂”可谓不虚言也。
靳瑞萱(1894—1983),山西壶关县池后村人。1917年考取官费留日学生,入日本名古屋爱知医科大学学习,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山西医学界堪称第一人。1924年靳瑞萱医科大学毕业后旋考入研究院,中途日本政府停发官费,靳瑞萱请阎锡山予以帮助,阎锡山器重其才,慨然应允,并委任其为督军府少将参事,靳瑞萱方得以完成学业, 1928年回国。
曾为阎锡山看病,令阎钦服之至,遂对其刮目相看,并委任他为山西省文化建设委员会总干事。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失败,通电下野后,曾秘请靳瑞萱到大连做医生和翻译,后遂成莫逆之交。1932年阎锡山复出,将山西医专改名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山西医科大学之前身),任命靳瑞萱为校长和附属医院院长,并兼任绥远禁烟督办。靳瑞萱在任校长期间,放眼世界,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使川至医专成为山西近代医学的摇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创办了山西第一所女子产科学校——川至医学专科学校附设女子产科学校,开辟山西省妇幼保健事业的先河。抗日战争爆发后,靳瑞萱离开川至医专,随阎锡山四处漂泊。1948年应阎锡山之邀赴南京,后转台湾。1951年返回大陆,在上海一所医学院任副院长。
靳瑞萱是山西近代医学的奠基人。对山西医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靳家与曹家为姻亲。靳瑞萱为委托人祖父,曹玉田为委托人外祖父。

Lot183-Lot189为同一藏家
拍卖会名称 九周年书画精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以文会友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