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荣宝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
878 西夏乾道元年《现在贤劫千佛名经》版画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878
拍品名称 西夏乾道元年《现在贤劫千佛名经》版画
尺寸(CM) 25×23cm
作者/年代 --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20,000-30,000
备注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又名西夏译经图,夏惠宗乾道元年至大安十一年(1068-1085)刻本,下方左侧为西夏梁太后,右侧为西夏第三位皇帝,李秉常,最上方为西夏安全国师白智光,《译经图》系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卷首扉画。经折装,27×27厘米。此图形象地描绘了西夏译经的场面和皇太后、皇帝重视译经,亲临译场的生动情景。
1917年在宁夏灵武县修城时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192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不惜重金购回这批西夏文献,共百余件。据档案记载,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以“此项经文从未见于著录,最为稀世之珍,亟应集中一处,供学者之研究”,不惜用去全年购书款的10%购买下来,由军人辗转运至北京。《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就是那批用重金购回的文献之一。
西夏译经的图场分别为:
第一步,译主,坐在正中,面朝大众,宣读梵文。
第二步,证义,坐在译主左边,与译主商定梵语经文的意思。
第三步,证文,坐在译主右边,听译主宣读梵文,并验证所读内容有无差误。
第四步,书字梵学僧,用心听梵文佛经,并将所听到的梵文佛经的读音用汉字记录下来。例如,梵语中的(“心”),将其记录为“纥哩第野”;(“经”),将其记录为“素怛览”。
第六步,缀文,将翻译出来的字词联成文句义。例如,笔受按照梵文的顺序将句中的梵语词汇翻译为:五、蕴、彼、自性空、见,缀文则将其联缀为“照见五蕴皆空”。一般来说,梵语的动词放在宾语之后,如“念佛”为“佛念”、“打钟”为“钟打”,翻译成汉语时则要调整语序。
第七步,参译,分别参考梵文与汉语,确保无误。
第八步,刊定,刊削冗长的句子,决定句义。例如,将梵文佛经的“无明无无明”缩略为“无无明”。
第九步,润文,润色翻译出来的经文。例如“度一切苦厄”一句,梵语佛经本无,乃是润文所加。
《译经图》上部花帷幕上自左而右横刻款识一条十四字译为“都译勾管作者安全国师白智光”。其下有一高僧,正中跏趺而坐,此乃译场主译人白智光。图中刻僧俗人物25身,有西夏文题款12条,记录图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和姓名。旁列16人为“助译者”,其中8位僧人分别有党项人或汉人人名题款。西夏译经场面十分复杂,除译人外,尚有笔受、度语、润文、证义、总堪等辅助人员,分管记录、翻译、润色词句等工作,有的译场数十人,甚至数百人。图中仅反映了部分主译人员。图下部左面人身较大者,头饰别致,手持香炉,此为“母梁氏皇太后”,右面一男身较大,手持鲜花,穿着华丽,为“子明盛皇帝” 。此图为我们展示了西夏皇帝及皇太后的装束,为了解西夏各族人物、服饰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译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唯一的古代西夏译经图,在我国木刻艺术上可称为精品。
李秉常(1061年—1086年8月21日),西夏第三代皇帝。毅宗之子。1067年毅宗突然病死,秉常继位,年八岁,由太后梁氏执政,梁乙埋为国相。梁氏执政期间,没有任何治国良策,西夏国势日衰。公元1076年,秉常16岁,开始亲政。1080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将秉常囚禁于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木寨里。公元1083年闰六月,由于将领的反对,梁太后又不得不让李秉常复位。公元1086年七月,秉常病死。庙号惠宗,谥号康靖皇帝。
拍卖会名称 北京荣宝201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