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功案例
易胜软件
拍卖信息
网上预展
网上直播
成交结果
人物专访
业内新闻
精品赏析
2019秋季拍卖会 --- 中国书画
208 梁实秋 关于《莎士比亚》传略 手稿 十一页(选页)季羡林《忆梁实秋先生》手稿 六页(选页)
查看大图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208
拍品名称
梁实秋 关于《莎士比亚》传略 手稿 十一页(选页)季羡林《忆梁实秋先生》手稿 六页(选页)
尺寸(CM)
尺寸不一
作者/年代
--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200,000-250,000
备注
著录(梁实秋手稿):
(1)梁实秋手稿《莎士比亚传略》,《新月》杂志登载,1929年(期号:第11期),P67-127。
(2)《梁实秋文集·第8卷 莎士比亚专论》,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68-100页。
著录(季羡林手稿):
(1)季羡林著,《季羡林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96年,第222-225页。
(2)季羡林著,《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 季羡林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97年,第263-266页。
(3)季羡林著,《季羡林与名人》,北京:群众出版社 , 2001年,第112-115页。
(4)《季羡林谈师友》,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126-130页。
(5)季羡林著,《季羡林散文精选》,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9年,第124-126页。
(6)季羡林著,《季羡林全集 第2卷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09年,第137-139页。
(7)季羡林著,《季羡林美文60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2013年,第22-24页。
(8)季羡林著,《季羡林自选集 天竺心影》,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15年,第233-235页。
(9)季羡林著,《季羡林经典作品集 集外集》,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5年,第330-333页。
镜片 水墨纸本
备注:其中一帧为送审页。
提要:梁实秋早年求学于海外,1926年回国后致力于翻译与研究莎士比亚生平与著作。首先从莎翁传记入手,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莎剧的翻译工作。用了三十多年的工夫,汇成《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此《莎士比亚传略》为其早期译作,同时梁为新月社主要成员,因此文章在《新月》杂志上登载。
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以字行,笔名子佳,室名秋室、槐园、雅舍等,浙江杭县人。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后入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历任东南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等职。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主任,英语研究所主任。
梁实秋是中国译坛大家,亦是早期将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的重要人物,开启中国“莎学”的先驱人物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许多外国文学被介绍到中国来,但翻译界处于无标准、无选择的芜杂状态,未能将一流文学作品引进。他认为莎土比亚是西方文化的典范,早在1931年即着手翻译并研究莎士比亚著作。首先以莎翁生平入手研究,为日后的翻译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此份手稿是梁氏研究莎士比亚生平的成果,后连载在当时现代文学重要阵地《新月》杂志,在文学界掀起波澜,此稿见证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时刻,弥足珍贵!
季羡林《忆梁实秋先生》一文中,充满了季老对老师的深切缅怀,重温他们当时相遇的时刻,为梁实秋好尚人文主义精神的一生表示景仰。梁实秋的文学一贯以文学艺术价值为上,不为阶级斗争所动摇,致力将西方优秀文学引入中国,给予人民人文、自由之滋养。
Lot197—208为信札、文献专题
拍卖会名称
2019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港澳台及海外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