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季拍卖会 --- 现当代艺术
841 黄山竹林 木板油画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841
拍品名称 黄山竹林 木板油画
尺寸(CM) 61×46cm
作者/年代 吴冠中 / 1973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18,000,000-28,000,000
备注 出版
《吴冠中全集·第2卷》,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221页
《看日出——吴冠中老师66封信中的世界》,邹德侬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71页

签名:荼·七三
黄山竹林、七三年作、赠寿滨、吴冠中、北京、七三年(背面)

“我用油画来画竹林,竭力想表现那浓郁、蓬松、随风摇曳的竹林风貌,以及那干枝交错、春笋密密的林间世界。”
——吴冠中
19192010“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百年吴冠中
2019 年是吴冠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在他长达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水陆兼程,一生求索,作为引领一个时代的大师,他的精神遗产永存,他的独立人格和艺术精神依然和敬仰他的后辈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由于传统的民族心理习惯的熏陶,我爱绘画的意境;由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爱好,我重视形象及形式本身的感染力……” 形式与意境,是构成吴冠中艺术观的两个基本方面。他在油画中探索民族化,力求在搅合着油彩的西方笔触中体现出东方的神韵意境,又在水墨中探索传统绘画的现代化,力求在淋漓挥洒的笔墨中见出西方的形式法则和造型观念。他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在油彩与墨彩之间往返穿梭,最终将西方现代的造型观念与东方传统的审美意识相糅合,为“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冠中的艺术观不仅生动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也明白无误地见诸于他的文字笔端。1980年 代整个社会和文化环境都发生着剧烈的转变,中国画坛处在风起云涌的时刻,在那个人们还没有足够勇气质疑种种清规戒律、僵化教条的年代,吴冠中始终站在最前沿发声,理论界一些最早触及时弊、引起争议、产生反响的文章多出自他的手笔,《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等文章掀起了对固有艺术形式审美的反思。这场由他而起的画坛理论争辩揭开了中国绘画现代表现形式探索的一页。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位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吴冠中的作品和文字均彰显出一种充满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的独立人格,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
吴冠中画竹:“不择手段”表现竹林之新貌
吴冠中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宜兴盛产毛竹,竹海纵横八百里,素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曾想以“竹映粉墙认家乡”,没料到当他一别数十年再回来,却感到家门难寻了。
吴冠中钟情于画竹,如他所述“与竹子发生深深的长期的亲密之情”,除却故乡情,还因为跟随潘天寿学画时以兰、竹习基本功,从临摹前人作品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竹之美。吴冠中说,“竹干是直线交叉,兰叶是弧线、曲线和折线的交叉,竹叶是放射状个字形的组合。在这些线的纠纷中摸索‘密不通风’与‘疏可走马’的艺术形式规律也大非易事。”
然而,吴冠中并不满足于“竹干用大篆,竹枝用草书,竹叶用颜鲁公撇法”,这种将画竹同书法混为一体,纯粹追求形式美、抽象美的观点,亦不满足于前人画竹的成就和程式。在他看来,“画竹之近影或特写,古人中不乏出色之作,石涛,倪瓒及虚谷等之竹都各有独特清新的感受。但历代表现竹林的画面不多,精彩的更是少见,大都只是重复地排列许多个体之竹,一味用单调的加法,缺乏厚度与深度。竹加竹并不等于竹林,程式化的画竹方式根本不适应表现竹林的整体风貌。”
也就是说,吴冠中认可古代画家在竹之身段体形中认识了其美的构成条件和因素,并创造了半抽象的艺术形式,却认为他们对竹林的全貌之美未能细加分析,或进一步抽出其中形式美的条件和因素来。那么,如何表现竹林之全貌与新貌,是吴冠中要突破的界线。
吴冠中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用油画表现竹林。过程中疑惑、懊恼,却一直坚持探索如何用油画画好竹林全貌。他曾以为,“竹林色彩单一青绿,不易于发挥油彩的斑斓之特长;竹林袅娜摇曳,风韵悠悠,似乎又不宜发挥油画粗犷之特色。”却又在实践中自我推翻这一论断,“那一色青绿之中其实并非单一的青绿,其间色调的递变极为微妙而含蓄,还真需利用油彩的明度与色相之丰富才足以对付;谁说油画只限于表现明确的体面呢?技法无定规,表现中的不择手段,正是择一切手段……”
在不断实践与摸索“以油画画竹”的过程,吴冠中渐渐体会到“师法自然”的重要性。他说,“大自然永远在诱惑我们,启示我们,嘲笑我们的保守和固执偏见……竹海多半在山坡上,有时气势确如海涛,浪涛随风,声色俱全,声的节奏与形的节奏谱写出动人的篇章。”如何用绘画表现的形、光、色、体、面、质、量等条件,以表达物境的声势,而又如何在声势动人中加入绘画的肌理,以使之达到丰富的画面层次与韵味,吴冠中对此作了深入研究。
“每遇到这些竹林和竹海,我总特别喜爱在其浓荫里留恋,细细欣赏那扶疏的枝叶和茁壮的春笋。”有一年在雁荡山,专为了等正破土的春笋,吴冠中等了一星期。1973年,吴冠中到黄山写生,路遇一片竹林,勾起了他的竹林情缘,于是创作了这一时期极难得油画佳作——《黄山竹林》。
在《黄山竹林》读懂吴冠中的坚韧
“土地不老,却改观了。原先,村前村后,前村后村都披覆着一丛丛浓密的竹园,绿荫深处透露出片片白墙,家家都隐伏在画图中。一场‘大跃进’,一次‘共产风’,竹园不见了,像撕掉了帘幕,一眼便能望见好多统统裸露着的村子。我童年时心目中那曲折、深远和神秘的故乡消失了……”
——吴冠中《水乡青草育童年》
《黄山竹林》虽然创作于1973年黄山写生之时,但画面中所描绘的竹林幽径、白墙黑瓦却是吴冠中心中的故乡模样。看似寻常风景,其中寄寓的是艺术家对童年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此时吴冠中刚刚度过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吴冠中被禁止绘画、写作和教学。1970年他与学院师生被集体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直到1972年才被允许节假日作画。1973年,吴冠中被委派创作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旋即全面恢复创作,长达六年的绘画禁令终于得以解除。由于物资匮乏,文革期间的吴冠中主要以农家柳条编成的粪筐做画架,小黑板改装的木板创作油画,人们戏称其为“粪筐画家”。尽管历尽艰辛,他对于艺术的热情依然不减,压抑己久的创作激情与灵感最终喷薄而出,成就了他上世纪七十年代油画创作的黄金时期。
吴冠中的油画风景创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趋于成熟,1962年他发表于《美术》杂志的《谈风景画》一文中,便对风景画创作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见解。吴冠中追求的是一种有意境的形式美感。他认为风景画要以创造意境为第一要义,“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的意境营造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摹写,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及画面情感需要来取景构成画面。所以他每画一幅画需要变化角度和地点,真实生动地捕捉物象的形式之美,再进行提炼组合。他的风景画既非刻板的写实再现,也不囿于绝对的形式主义,而是从容游转于两个层面,最终创造出理想的画面意境。
《黄山竹林》宁静清幽的意境中处处可见艺术家的用心营造。画面运用竹林的竖向布局和“微仰”的视角来拉伸整个纵向空间,突显出竹林直冲云霄、挺拔向上的生长态势。竹子的主干造型用灰绿突显,枝桠以细致、短促的横涂和刮痕来营造纤韧遒劲的效果,竹林密叶处,艺术家则用了意象化的处理方式,竹林近处细致勾勒星星点点几枝竹叶,远处的竹林更多运用抽象的笔触、不同明度的绿色来进行层次丰富的递变,呈现出竹叶婆娑、漫林浸透的效果。在绿色和褐色的主色调中点缀着白墙黑瓦、红衣蓝衫,画面右下角散落的几朵蓝花,别增画面意趣。竹林袅娜摇曳,小径曲折幽深,屋舍掩映其间,远处人影隐现,营造出一种清新安谧,闲静幽远的意境。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曾题,“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中通外直、虚心劲节是君子的代名词。吴冠中画的竹林,除了寄寓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是其文革期间坚忍不拔生命力最好的写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
拍卖会名称 201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艺术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