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濠典藏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中国古代书画
547 乙瑛碑 册页 (24开) 纸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547
拍品名称 乙瑛碑 册页 (24开) 纸本
尺寸(CM) 28×41.5cm×24
作者/年代 何绍基(1799~1873)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HKD 400,000-600,000
备注 款识:己未冬仲月朔。蝯。

汉隶经过秦汉的发展,至汉桓、灵帝时达到鼎盛。《乙瑛碑》就是汉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通篇书风严谨,富素朴之趣,笔势刚健,书法雄劲,骨气凝重,笔文不苟,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碑刻是东汉开始盛行的一种刻石类型,东汉时期统治者崇尚儒学,提倡名节孝道,盛行私立授受经学,社会上厚葬、树碑之风兴盛。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碑文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因遴选的百石卒史为孔子后裔孔龢,所以此碑又称《孔龢碑》。碑末刻有“后汉钟太尉书,宋嘉佑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 与《礼器》、《史晨》并称“庙堂三巨制”,历为书家所重。乙瑛碑是汉隶最兴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它除了具有汉隶在用笔结字等方面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就其风格形态而言,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其风格既不类《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似《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它又比《礼器碑》多一分沉厚,比《史晨碑》多一份雄强。其用笔沉着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深具宗庙之美。正如清代方朔所言,乙瑛在三碑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其次,从技法角度看,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乙瑛碑是八分隶书完全规范化的极致,具备了汉隶的全副表现手法。其用笔不像《张迁碑》那样多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样多圆笔,而是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平画表现最为明显。作为汉隶最重要表现特征的波碟画显明突出。其结字,笔画排列匀整,近小篆之排叠布白,没有大的松紧变化,字内空间较平均,笔画向四周均匀排布,不像《史晨碑》和《曹全碑》那样刻意突出长大的主笔画。其章法如同许多汉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呈森然气象。
乙瑛碑的汉隶书法之美,历代文人和书法家如欧阳修、赵崡、郭宗昌、孙承泽、王澍、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都对其称颂不已。
清代梁巘曾言学隶书宜从乙瑛碑入手,其在汉碑中属平正规范一路,适合初学。自乙瑛入隶,左可通雄肆一路,右可通雅逸一路。
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此语凝练该碑的微妙处。
费声骞在古代碑帖鉴赏中,盛赞此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
康有为:至于隶法,体气益多:虚和则有《乙瑛》、《史晨》。
何绍基曾誉此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壹门,然肃穆之气自在。其所临此墨作,用笔方圆兼备,俯仰有致,骨肉停匀,古朴浑厚且法度严谨,平正中处处见秀逸之气。细察每字落笔,并非单纯临其形,而是以形攫神,形远旨近,满纸皆可见何氏古拙生涩印记。章法布局竖行齐整,横行略有起伏,整体行文流畅,相互间不争不夺,平静有序。通篇气度雄古典重,整体风格密丽典雅,此何工临乙瑛碑作,流传有绪,为后世所爱,钤有多枚鉴藏印,其蕴藏巨大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鉴藏印属于朱芷秀(1876-1938),一作芝秀,原名湘源,字兰芬,号沅父,雁洋镇桥溪村人。少读诗书,极富文采,后遵父命,弃学从商。商贸兴盛之时,广州的“顺昌行”、香港的“义顺源”商行,以及梅城的朱氏“致安堂”大药房,都是朱家的产业,可谓盛极一时。经商之余,朱芷秀与著名学者侯过、古直、饶芙裳、廖道传、陈达三等相交善,时常诗文往还。朱芷秀本人精于鉴赏,喜欢收藏书法字画。民国七年(1918),朱芷秀重金收购南海叶梦龙的《风满楼集帖》原石碑刻,精心传拓,辑成《五峰仙馆所藏风满楼集帖》壹百部,惠赠师友,嘉惠学林,彰显了一代客商的儒者之风。何公临乙瑛碑曾被朱芷秀珍藏,透过斑驳的故纸,梳理还原朱芷秀与《乙瑛碑帖》的一段历史渊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朱芷秀的个人涵养,更多的是客家文脉的一种传承与延续。
文安王氏君子长生砖馆审定金石文字、渭生鉴藏,两方鉴藏印属王维城,字少箴,号渭生、惠生,民国初年为文艺团体希社成员,河北任丘人。直系曹锟部下,曾任奉军二路军司令,十四省联军师长,精于鉴赏、富收藏,曾多次于历代名作之上钤盖,如:沈阳故宫院藏“四僧”之一弘仁大师于康熙癸卯年间绘制的“秋柳孤棹图”左下角即钤盖此鉴藏印。足见渭生公鉴赏眼光之高,由此可谓是何公临乙瑛碑重要性的极好佐证。
刘铨福印长寿年宜子孙,鉴藏印属刘铨福(清),字子重,别号白云吟客,大兴(今属北京市)人。生于嘉庆末,卒于光绪中叶,位坦子。官刑部郎中。藏书嗜古,能世其学,亦善花卉。曾旧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石头记》旧抄本四大册,共三十二回,即是后来有名的乾隆甲戌本《红楼梦》,此本于民国十六年被胡适在上海购得,当时仅存十六回,并且考证为当时最古的《红楼梦》版本之一,刘铨福的收藏在红学研究上有重要贡献。刘氏之收藏金石、书画,诸家有评:张之洞称:“大兴刘铨福子重,家世好古,多交通人。园池幽胜,藏弄之富,都下无比”;徐树钧诗:“刘郎(铨福)我故人,金石富芸阁”;杨翰记:“宽老收藏金石书画甚富”,何绍基怀人诗有句:“妙有儿郎能好古,勤收翠搔馔先生”,自注:“刘宽夫所居即孙退补遗址,乃郎子重亦好古”, 李浚之亦记:“刘位坦家富收藏金石书画”。何绍基曾多次为刘氏收藏的字画题跋。何、刘两公,一位是书坛巨擘,一位是收藏大亨,乙瑛碑见证二人从相识到相知一段深厚友情。
拍卖会名称 中濠典藏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古代书画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