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店2019年春季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 --- 金石碑帖资料专场
168 玉版十三行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68
拍品名称 玉版十三行
尺寸(CM) 30.5×16cm
作者/年代 / 清康熙“未进呈前”拓本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钤印:墨空則靈、老農、吳、子孫永保、白念舟收藏書畫圖記、渤海季子、山子、吳葭之印、少樵藏、白采之印、受齋、凈幾明窗人生樂事、高鉽、藝舫 吳育题识:指捥若神,眾體交長;抗美其先,遠而彌芳;托以瓊珶,素陰元陽;延流不寶,迺離於防;收之或欺,雜焉彷徨;嗟斯獨步,翠鸐飛翔;玉情自靜,珠顏微揚;愿無輕棄,是為靈光。此常州陸鳧岡廣文集十三行字贊也,念舟白君酷嗜子敬書,得十三行真本,屬余書此贊於後,以志珍秘。嘉慶八年八月吳江吳育書。 白采题识:嘗見子敬《洛神賦》十三行數種。一柳懸誠記,子敬好寫《洛神賦》,人間合有數本,此其一焉。一周子發記云,獻之《洛神賦》遺頭尾,得一十三行二百五十字。一趙吳興曾得十三行於陳集賢灝,自題此晉時麻箋,思陵極力搜訪,僅獲九行百七十六字,米友仁跋作九行,宋末賈似道復得四行七十四字,別裝於後,以悅生葫蘆印及長字印款之。一董思白跋云“余所摹秀洲項子京藏,是宣和譜中所收,視世所傳十三行宋拓何啻霄壤。”竊以上各種,雖香光審定,皆臨摹不知幾易其手,終非晉人本來面目。此本原版損剝,滿紙癡痕,已模糊十餘字,細審字法秀朗,天骨開張,迥異近代臨摹之筆,其為大令玉版真跡無疑。曩聞長老云,玉版於宋末失落西湖,後為漁人網得,其剝損處乃游船蒿尖傷,識者購之,已進大內。是則玉版拓本今僅見矣。第考之載籍,未見此說,而香光亦未云及玉版。蓋以玉版水中復出,尚在香光之後也。余於廬陽復見張孏餘黃小仲所藏十三行,其蒿尖傷痕與此相似,而筆畫尚瘦,字更模糊,皆為稀世法物,今并識之。嘉慶十年清和月中澣受齋白采跋。 高鉽题识:嘉庆十五年九月二十日金匮高鉽观于准平。 稼翁题识:癸未春暮得之渝州。越九岁由苏寄顿,携海上自娱。辛卯秋暑始退,稼翁志。 说剑题识:“癸未季春望前一日,为避难入蜀之第五年,得诸通远门外之七星岗文友书店。说剑记于帖背。” /
估价 200,000-250,000
备注 是帖全名《洛神赋十三行》,为晋王献之书曹植《洛神赋》小楷刻石残本。刻石于明万曆间在杭州葛岭半闲堂旧址发现,因存13行250字,故又名《玉版十三行》。此拍品棰拓精细,笔势飞动,古逸娟秀,并钤盖鉴赏章数方。后有清嘉庆八年(1803)吴育跋,文末言“念舟白君酷嗜子敬书,得十三行真本属余书此赞于后,以志珍秘”等语。嘉庆十年(1805)白采题跋,曰:“此本原版损剥满纸,瘢痕已模糊十余字,细审字法秀朗,天骨开张,迥异近代临摹之笔,其为大令玉版真迹无疑。……余于庐阳复见张孏余黄小仲所藏十三行,其蒿尖伤痕与此相似,而笔画尚瘦,字更模糊,皆为稀世法物,今并识之”等语。另有嘉庆十五年(1810)高鉽观后落款,以及署名稼翁者“辛卯秋”、说剑者“癸未季春”题记。首行“採”字未损,2行“芝”字末笔尚未全损,9行末“兮”字未损,系入内府前所拓。原装旧貌,实为难得。吴育,字山子,清中后期吴江人,吴兆骞曾孙。篆刻家。能文,工书,与包世臣、李兆洛游。徐康所著原装旧貌,实为难得。《前尘梦影录》一书中载有其事迹。 白采,号受斋,清中后期江苏毘陵(今常州)人。篆刻家,曾择诗句自刻成《受斋印存》。
拍卖会名称 中国书店2019年春季书刊资料文物拍卖会
专场名称 金石碑帖资料专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