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中国书画·古代
74 文章四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74
拍品名称 文章四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CM) 129.5×53cm
作者/年代 改琦 (1773~1828) / 1819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800,000-1,200,000
备注 著录:
1、《爱日吟庐书画续录》,下,卷七第三,清、葛金烺编。
2、《麓云楼书画记略》,P.51,清,汪士元编,1922年石印本。
3、《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247,徐邦达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4、《萱晖堂书画录》上卷,P212-213,程伯奋编,华洋印务有限公司,1972年。
5、《历代著录画目》,P115,福开森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6、《改琦评传》,P191,何延喆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款识:
1、嘉庆己卯秋日,摹仇实父真本。伯韫改琦。 钤印:七芗、改琦
2、有唐三百年间,词臣接踵,炳炳麟麟,为列代所未有。初唐时已有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厥后王杨卢骆媲美。前皆四君为之偶也,虽然四君之兴,其又文坛之效欤。陈希祖。钤印:陈希祖印、敦一
题签:(曹大铁题)改七香文章四友图。寂盦。
鉴藏印:麓云楼藏、双宋楼、程伯奋珍藏印、朗庵珍秘、向叔心赏

说明:
1、本作品为汪士元、程琦、曹大铁、林熊光递藏。
2、“麓云楼藏”、“向叔心赏”为汪士元(1877-1935后)鉴藏印。
3、“双宋楼”、“程伯奋珍藏印”为程琦。
4、“寂庵”为曹大铁(1916-2009)。
5、“朗庵珍秘”为林熊光(1897-1971)鉴藏印。

汪士元字向叔,室名麓云楼、玉带砚斋、清净瑜伽馆,江苏盱眙人。清光绪三十年进士,历任天津兵备道、财政厅厅长,入民国任北京政府财政部次长、国务院参议。精鉴赏。
程琦字伯奋,号二石老人,又号可庵,斋号双宋楼、萱晖堂、奎章阁,安徽人。近代著名旅日收藏家。著有《萱晖堂书画录》。
曹大铁,江苏常熟人,原名鼎,字大铁,又字若木,号寂庵、寂翁、废铁、大铁居士、菱花馆主等,斋名“半野堂”、“菱花馆”、“双照堂”,江苏常熟人。
林熊光字朗庵,台湾板桥林家后裔。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大经济系,创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三十年代居日经商,至台湾1945年光复后才返台。林熊光精鉴赏,富收藏。家多剧迹,为著名收藏家。其“宝宋室”之号源自所藏宋徐熙《蝉蝶图》、米友仁《江上图》、李公麟《春宴图》以及燕文贵《夏山行旅图》。著有《宝宋室笔记》。
改琦,清代画家。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回族,先世本西域人,松江人,宗法华岩,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改琦长于工笔,其人物别具丰神,出入赵松雪、唐伯虎诸家,尤其擅长塑造细致纤秀、娉婷袅娜的含愁弱女。据画家自识,这幅《文章四友图》是以仇英的作品为粉本。敷色清雅,背景简洁而能渲染出与人物个性协调的氛围,则是改琦的一贯风格。
“四友”为初唐时四位官运亨通的文学家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崔融、李峤两人,前一个作铭得武后叹美,把朝廷大笔委任于他;后一个辞章为世人传唱,乃至几十年后宫中酒宴上唱他写的歌词,勾起了唐玄宗的善感当场泪滚黄袍,两度长叹“李峤真才子也”。
苏味道的咏元宵名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展现了时泰民康、人声鼎沸的初唐喜气与朝气,杜审言咏早春名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歌咏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那百废俱兴局面下充满憧憬的时代精神。
“四友”诗文典丽、占据要津,为古今文人中罕见之显达者。李峤少年得志,后与同乡苏味道都官至宰相。崔融擢八科高第,而杜审言还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这一幅图构图下实上虚,人物集中于下方偏右,上方大片的留白,仿佛象征着人物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所以一点也不嫌压抑沉闷。一个卫士手持仪仗扇,有小童捧着书籍典册正满面春风向主人禀报。唐代臣子以穿朱紫为贵,那个穿朱袍的留有美髯,应该是其中年龄略长几岁的李峤,他正在神情专注地染翰构思,左手托着腮,右手随意地将笔点在砚台上,当灵感到来时,嘴角微抿发出会意的微笑。而坐在他身后的那位身子后仰腰板挺直,他正手执一幅刚刚完成的文卷,显得气定神闲,看来只他有功夫听小童汇报和挥手示意。这个人无疑就是恃才傲物的杜审言。他可是宣称过“论书法王羲之得向我称臣”的个性人物。
围着另一张桌子交头接耳的是崔融与苏味道。凑过脸来就着卷轴、意图附耳说话的应该是崔融,在四人中独他年少十来岁,这里也独他站立着,面带血气方刚之色却十分知礼,显然是怕嗓门大了会打断其它长者的思路。憨笑着的正是“模棱宰相”苏味道,他展开小崔刚才交给他的那墨迹未干的文卷,正在满腔陶醉斟酌字句,一面侧耳聆听。圆滑的苏味道脾气好,对万事都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他有一句名言:“决断事务不可断得太分明,否则万一讲错追悔莫及。”如此明哲保身,在政治斗争残酷的武后朝当然可以自全。
图中表现的是一场文臣的雅集,他们在退朝之后和韵题诗,或者命题为文,群居以相切磋。四人画得都是眉目英挺、眼梢入鬓的模样,类似着了戏曲油妆的小生造型,但察其神情体态则个性迥异。他们头上戴着幞头,腰系玉带,身穿窄袖圆领袍,足蹬胡靴,正符合唐代士大夫的身份,只有漆纱幞头参考了五代样式,穿的服色也并不是按官品来写实的,弃绯紫而用白袍烘托出文士的清雅,营造了画面的明洁干爽。画面正中心的醒目红袍与周遭的淡雅对比分明,既提亮了全图的精神,也象征着画中人物的显赫身份。画家不拘泥于形而顾全美感,也是历来有传统的。
在图左上方有数行陈希祖题跋文字,解释图中主人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陈希祖,字敦一,江西新城人,出身名门,乾隆年间进士。清代学者及著名书法家。
鉴藏印的主人分别为清光绪年进士汪士元、近代旅日侨商与古物文献鉴赏家程琦。据程琦《萱晖堂书画录》载,此作曾经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略》著录。汪士元,字向叔。江苏盱眙人。室名麓云楼、玉带砚斋等。精鉴赏,有《麓云楼书画记略》录所藏历代书画。程琦,字伯奋,号二石老人,又号可庵,斋号双宋楼、萱晖堂、奎章阁。
拍卖会名称 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