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
1354 南无月光菩萨经幡画 镜心 设色绢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354
拍品名称 南无月光菩萨经幡画 镜心 设色绢本
尺寸(CM) 132×30cm
作者/年代 -- / 10世纪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80,000-150,000
备注 提要:“幢”是佛教道场的严饰之具。梵语“驮缚若”或“计都”;翻成汉语,叫做“宝幢”、“天幢”。“幢幢幡”是属于“旗”类的一种。在《法华经第五·分别功德品》和《观无量寿经》里,都曾提及“幢幡”的事。
“幢”在世俗法中,它是王者的仪卫之物,也是将领们指挥用的军旗之类。佛陀被称作“法王”,具有降伏一切魔军的威神之力;因此,就把佛陀说法论道称作“建法幢”了。
“幢”是把“旗”附缀一些丝帛而成的,它没有一定的制式。“幢”的质料,不外绢布绸缎之类,幢身成竖立的长方形;在幢身的两边,间隔配置八条或者十条丝帛,下边配置两条丝帛。在幢身上也有绣织佛像的、也有描绘彩画的。“幢”是佛堂、佛像的庄严标志,“幢”也是佛菩萨等执持之物。例如“胎藏界曼荼罗”的地藏菩萨、敦煌出土的引路菩萨等等,都有执持宝幢。另外还有宝幢如来、金刚幢菩萨等等,也都和“幢”有关。流行于7到10世纪。

法相庄严
中国的绘画起源一直和人们的信仰息息相关,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宗教神学性质的《人物御龙图》的帛画。根据佛经和佛教传记中的记载,佛教绘画是早于佛教雕刻的。当佛在世时,在佛教寺院中已经有了佛教绘画。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七云:“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我欲装饰。’即往白佛。佛言:‘随意当画。’
传蔡愔于明帝永平初遣使赴大月氏,至永平十一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裹释迦立像,因在洛阳城西雍关外,建立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佛万骑三匝绕塔图。《释书·释老志》说:”自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这是中国最初自作的佛画。
源于古印度而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佛教绘画。最初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发展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不管是用于宣示寺院殿堂的庄严,每一幅绘有佛祖和菩萨的绘画都会得到人们的供养敬奉,这些受到佛祖加持的梵像妙颜在受到人们顶礼膜拜的同时使人们不断获得觉悟的智慧和一心向善的自我修行。
拍卖会名称 201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