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拍卖会 --- 中国书画
338 明拓 兰州淳化阁帖(肃府本)十卷五册 册页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338
拍品名称 明拓 兰州淳化阁帖(肃府本)十卷五册 册页
尺寸(CM) 27.5×17.5cm
作者/年代 --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100,000-120,000
备注 鉴藏印:梁(朱文)、鸿飞(朱文)

拓本
备注:梁于渭旧藏。梁于渭,字鸿飞,又字杭椒、杭雪。广东番禺人。陈澧学生。清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十五年(1889)进士,职礼部祠祭清吏司司员。精研金石,善画。

提要:此拓属“肃府本”系统,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温如玉、张应召双钩上石,明末刻石多损毁,清顺治十一年(1654)补刻,尾镌“顺治甲午岁张正言、正心承广陵陈曼僊、参泽毛香林二师教补摹上石”,清末兰州刘尔炘移帖石于文庙尊经阁,增刻木板释文。

《肃府本》标题、卷数悉如宋本《阁帖》。惟卷九末尾脱失“塞仰料静婢自常不和知从事甚简制此佳也”三行十八字,不同于此卷传世之本。
各卷卷尾除照摹宋本篆书款识外,新镌“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岁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隶书三行。卷五末照刻元至正十年张瑙、李仪、吴溥等于杭州西湖同观款。卷五、卷六、卷七末尾有弘治五年肃恭王从内库取出临习款。卷十末有肃宪王书款。各卷(不包括卷九)照刻祖本卷数版数号,散在字里行间,如“一二”“二五”“七十九”“八二”等。
《肃府本》还附有二十八人的题跋,用木板另刻一册。帖石之后仅刻肃宪王、张鹤鸣、世子朱识鋐、王铎等数跋。
《肃府本》摹勒俱精,最得宋拓本的原貌。其摹刻者温如玉,字伯坚,苏州人,工书法,习真、草、隶、篆各体,曾游学吴越、荆楚、燕赵、秦陇,致力于金石文字的搜集和整理,对钩勒碑帖有高深的造诣。张应召,字用之,山东胶州人,善书画,复师事温如玉,习金石镌镂之术。师徒二人受肃王之命重摹《阁帖》,经过“纸凡数易,石必再更”,如达摩面壁般的七年辛劳,终于完成了这一千古不朽的文化盛事。
肃府本刻搨精妙。倪苏门云:“淳化帖在明朝,惟陕西肃王府翻刻石拓最妙,谓之肃本,从宋拓原本双勾勒石,所费钜万,与今市本相去天渊。”陈奕禧《皋兰载笔》说:“初拓用太史纸、程君房墨,人间难得。石工间有私购出者,值五十千。”
尽管肃府本《淳化阁帖》也并非全套的枣木原版,但它的完备性在明末大概已经无出其右,时至今日,肃府本仍是判断传世阁帖价值的重要尺度。
启功在谈到安思远藏本《淳化阁帖》时说:“明中叶翻刻《阁帖》的,有最著名的四家,是袁褧、潘允亮、顾从义和甘肃藩王府(俗称肃府)的翻刻本,其中以肃府本摹刻的最得宋搨本的原貌,但其中第九卷已经是用《泉帖》补配的(册尾缺三行可证)。”则肃府本,可谓下枣木一等者也。
此次秋拍出品十卷本《兰州淳化阁帖》,十卷倒裝成五本,便于远行携带也。上有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籍进士梁于渭(字鸿飞)朱文鉴藏印一对,其他收藏流传信息阙如。然观其首尾完备,拓墨黝黑,宝光内敛,洵明拓也。
拍卖会名称 2018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