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艺术边边场 --- 中国艺术家平行展-水墨精品
93 《乙木·云门》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93
拍品名称 《乙木·云门》
尺寸(CM) 69.2cm×69.4cm
作者/年代 陈伊擘 /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15,000—20,000
备注 陈伊擘,1984年8月生于上海。2010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唐勇力教授;2007 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201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唐勇力教授。 在当代美术的演进中,工笔画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亦成为当代美术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工笔画的演进不止于画面本身逻辑的深入。笔墨趣味的丰富,色彩变现力的增强,审美趣味的现代性转换都是停留在艺术语言的深化。工笔画的当代演进更为突出的是当代语境中艺术观念的变迁,在当代艺术的视阈范畴中,工笔画这一传统画种无疑呈现出巨大的能量,传统和当代在工笔画家这个主体上的生长方式变得日益重要。衣砵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对传统意味的迷恋构建了他艺术体系的源头,对于文人心境与姿态的营构,对精妙细微而又典雅含蓄的艺术语言也是信手拈来,但他的画并不止于此。他对于艺术强烈的文人精神关照,只是在视觉感官上呈现出如宋瓷“天青”一样的美感。这种具有道德情怀的美感,低徊且高贵,已不是当代中苍白的图式花样,如同蔓延于生活中的浴茶、焚香、针灸、导引、按跷一样,传统的日常,现实的超常。同属于一个时期的同学,又是挚友。更能理解他这种日常的普遍意义。在绘画如此多样的今天,对照艺术史的演变,衣砵专注于绘画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表意方式。作为迷恋传统,同时又系统接收现代学院教育的人,在他这里东西方不需要融合,东西方也无本质差别,两个系统没有隔阂,只是一花两枝。在他的画面上呈现出自我视角上的自由,在新作中这种感觉更为明显,每幅作品注重呈现中的相互关系,去除再现之后的图像有着冷峻的大气,在细节中将生命表征娓娓道来,画面中层层叠压的虚无感,画面中略显“笨拙”的形象处理方式,已略有灵魂出窍的诗意,画面中组织构造都围绕自然“物”的关系,人物已无主题感,视觉在忽远忽近中惘然,这应该是一种敬畏,心灵上一种玄妙的体验。中国传统绘画中不仅是空间的呈现,更多的是时间的表达,“意境”就是一个让人可游可观、想入非非的情境,衣砵的近作正在试图呈现这种可移步换景的时空观念,在这种被时代驯服的普遍价值观之下,能够倾诉理想,能够表征时间都是难能可贵的,对时间的转译让衣砵的画面中饱含着复杂的时态,画面中的兰竹蝶石辗转反侧,疑似“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造境,呈现出世界观复古的隐喻,恰好说明处境中反复与矛盾。虽无“深谋远虑”,但完成了一个文人对现实之态的审视,画面单纯却绝不简单,晦涩却朴素。——杨三行 创作理念:《乙木》系列创作于 2016 年末。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是传统中国纪年以及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天文、周易、中医、堪舆等门类里都沿用天干地支以及阴阳五行的分类方法。乙是天干中的一位,木是五行中的一位,乙又主木。乙木的个性是纤柔、巧忍,有极强的容忍力和变通力;在中医里乙木又是肝的象征,表现能屈能伸的动态能量,曲泉是肝经中的合穴。古代很多抽象的文字以及象征性的语言其实都有其相应的能量指向。这样的创作方法,是以当代的视觉语汇与传统的文字经验相碰撞的结果。在当下的视觉环境下,探讨传统的文化理念。让晦涩的传统语汇有当代的表现方法和视觉经验。作品以绢本为创作媒材绘制而成。
拍卖会名称 凤凰艺术边边场
专场名称 中国艺术家平行展-水墨精品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