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季拍卖会 --- 小雅观心—油画雕塑暨名家手稿
1359 喂孩子的妇人 铜版画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359
拍品名称 喂孩子的妇人 铜版画
尺寸(CM) 14×10cm
作者/年代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1814~1875) / 1861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30,000-50,000
备注 [签名(正面左下)]:J F Millet 1861

附:美国国际艺术品登记处证明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于是,以卢梭、狄亚兹、朱尔•杜普雷、柯罗和米勒为主要成员的、在欧洲美术史上声名卓著的“巴比松画派”就这样形成了。
这幅作品是米勒油画作品《喂小孩儿的妇人》的版画稿。此版画在法国艺术报 《Gazette des Beaux-Arts》 出版过,画作左下方有出版物名称。右下方有印刷人签名:Auguste Delatre
奥古斯特德拉特 Auguste Delatre(B.1822-1907)出生于法国巴黎,是法国著名版画家,曾经为欧洲很多艺术家都制作过版画。此幅作品为米勒制版,特德拉特负责印刷的版画作品。
这幅油画作品陈列在法国马赛美术馆内,这是普通农民家里最平常不过的一个镜头:一位母亲坐在那里,用左手抱着大概一岁左右的婴儿,右手举着一把汤勺,舀了一勺糜(la bouillie 法国一种喂婴儿的食物做法,将食物做成泥状),正要喂给她的孩子。这是一幅典型的米勒作品,不同于同时期的艺术家,米勒总是会把他绘画的表现内容定在朴素的劳动人民,他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们爱戴的画家。这也许是和他的出身经历有关,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 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画室里的同学都瞧不起米勒,说他是“土气的山里人”。老师也看不惯米勒,常斥责他:“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实在厌恶巴黎,说这个城市简直就是杂乱荒芜的大沙漠,只有卢浮宫才是艺术的“绿洲”。当他走进卢浮宫的大厅时惊喜地说:“我好像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艺术王国,这里的一切使我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米勒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米勒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从靠卖画艰难地糊口开始,贬笔洛可可风格的香艳绘画,这期间,无疑也给米勒的艺术生涯打下饱含凄凉、辛酸而又扎实的艺术功底。直至画家寄居枫丹白露的巴比松村,用写实的乡村风景画,开启法国巴比松派(Barbizon School),绘出了乡村中的树木、田野,以及劳动者的敦厚、朴实,使世人被画家笔下乡村中的优雅而感动,被画家神来的油墨表现所折服。
拍卖会名称 2017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小雅观心—油画雕塑暨名家手稿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