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季拍卖会 --- 巴金致余思牧信札专场
69 巴金致余思牧信札一通二页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69
拍品名称 巴金致余思牧信札一通二页
尺寸(CM) 26*18cm*2
作者/年代 / 22428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备注 背面余思牧铅笔纪年:(1961年)①

说明:作品直接得自余思牧家属。

释文:思牧先生:
十一日来信才由北京作协转来,敬悉一切。我上月从日本回来在香港住了三天,听说我的旧作在香港有人翻印,得到您来信,才知道详情。我不知道出版社根据什么样的纸型翻印。请您把我的意思对出版社负责人讲一下:我放弃版权,出版社翻印我的著作没有问题,不过希望能照我的改订本的内容翻印。改订本指文集本,除去少数注解外(注解可以删去),不会影响南洋的入口检查。《第四病室》、《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点滴》等书希望暂时不要重印。这些书的文集本已改好,将来可照文集本重排印行。我的旧作一共编成文集十三卷,均已排竣,至迟明年可以印出。此外,倘使可能,希望将香港出版社印的我的旧作各寄一册给我,我想留着做个纪念。您要的关于我的过去的书,我不反对,也愿意帮忙。但是我目前实在没有空,我连计划中要写的文章也来不及写。而且由我来唠唠叨叨地讲自己,也实在没有意思。因此我只能简单地回答您的一些问题。倘使我自己想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还是留着将来写文章吧。下面是我的回答:
一、您记错了,我并没有在茅盾先生主办的文艺讲座上讲过课,我从来就不会讲课。
二、您为南洋的读者写书,考虑到入口检查的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没有故意的歪曲,我不会介意。
三、对书名我无意见。
四、我出生年月是公历一九零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我父亲叫李道河,母亲姓陈,她的名字我也弄不清楚,还得向年老的亲戚打听。
五、我写过一篇散文,谈我写《灭亡》的一些事情,发表在一九五八年四月的《文艺月报》上。关于创作的动机和经过都谈很详细。
其它的问题有的我已在自己的一些文章里谈过,有的谈起来,得发表长篇大论,而且我也谈不好。我自己认为我至今还在学习写作,没有资格教人应当如何创作。
我的回信只能写到这里为止。倘使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不妨再来信。我在上海工作,现在在杭州休养。您来信寄到上海巨鹿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我一定能看到。
匆覆。祝

巴金
五月
廿七日

像『点滴』这样的杂文,集内有几篇短文,必须删去。

这是巴金先生写给我的第一封信。当时是1961年5月,我准备写作“现代作家研究论丛”之一的《作家巴金》的时候。那时,我一方面在香港的“汉华中学”、“福建中学”及“中业学院”教中国语文、写作实践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另一方面在香港的“南国出版社”及“侨光书店”兼职主编语文丛书。
“南国出版社”自1952年以来,即一直通过“三联书店”租用前“开明书店”战前版的巴金散文集、小说集的纸型来印行于海外,销途颇广,成了海外专门出版巴金著作的出版社。它自然希望拥有更多的跟作家巴金有关的书刊稿源。因为1957年我曾整理我的教案为《巴金杰作论析》、《鲁迅杰作论析》等小册子交“侨光书店”出版,市场反应不错,《南国出版社》的负责人林永铭,郑应彬二位先生便一再邀约我为‘南国出版社’写一本更全面的介绍巴金的书,以满足它的读者的需求,我因此便写信给巴金先生,征求他的同意,希望他能答应和帮助我。
在此之前,我们彼此之间并不认识,更无交往。所以我不知道巴金先生一直住在上海的,冒昧的却把信寄到北京作家协会去转给他。我的信是四月中旬发出的,辗转传递,到了五月十一日才送到巴金先生手中。该年三月,巴金先生任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于十八日率团赴东京参加亚非作家会议的常委紧急会议。这个会议在三月底结束。巴金先生会后在日本访问了约一个月时间。四月中返国。5月27日,刚刚远行返国、事务繁忙的他,就给我写这封信。他表示不反对我写关于他过去的书,也愿意帮忙。从此,我们建立起了联络。我在整个写作《作家巴金》一书的过程中,一直得到他的关怀与帮助。从1961年5月起直到现在,我一有空去想念亲友,就会想念到巴金先生;他是深印于我心坎的“天涯若比邻”的忘年之交,他是带动了我积极向善的“前辈风范”的鲜明典型。
过去的25年,即在四分之一世纪那么长的时间中,我能够与巴金先生从接触、通讯、见面到结交,是一个令我毕生感到幸福、喜悦的难忘机缘。这机缘不独止是使我结交了这位一代文学宗师,并逐渐加深我对他在思想路向、题材捕捉、创作技巧、艺术风格、文坛贡献上的发展和成就的认识。还使我意外地体会到一个天性纯良、态度诚恳、作风洒脱而大智大慧的文坛前辈,是如何地善用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原则,在大半个世纪漫长而多变的时代中,经历过严峻的社会考验与革命洗礼之后,终于用他自己的具体作品、具体言行来为我们树立了中国一代有良心良知的读书人涵养蓄聚有素、不求工整文字而其言论久不湮废的峥嵘形象,及其爱国忧民、放眼世界、倡导和平,既勇于剖析自我的缺点、错误,又敢于控诉社会的黑暗、悲剧,老而不休地要倡导“说真话、做实事”,把温暖送给读者的无私无畏、求真、求善、求美的崇高情操。
(1986年9月1日)
(《作家巴金》P775—P776中余思牧按语)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被誉为当代文坛最具有影响力作家,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一生著述等身,代表作有小说《家》、《春》、《秋》、杂文《随想录》等等。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

余思牧(1925—2008)是香港著名作家、出版家、教育家、企业家、中国文史学术研究者。祖籍广东开平赤坎,在加拿大出生,又名余润棠。出生在一个华侨之家。余思牧的祖父余中棣是位律师,曾在美国三藩市挂牌开业,是第一代旅美的华人律师,他后来任清政府驻加拿大温哥华的总领事。余思牧的父亲余深申在加拿大经营超级市场,发家后乐善好施,热心兴学。余思牧1930年返广州读小学,1939年就读于广州培英中学,后转入香港培英中学。在港读书期间有幸结识到千家驹、许地山等学者。1945年日寇投降,余思牧回到广州大学,攻读法学经济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后被广州大学聘为助教,兼出版组主任。1956年至1967年间,他先后兼任香港万千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和南国出版社的总编辑。1976年在香港创办了西太平洋集团机构,经营美加地产,开办了商科夜校、函授学校,出版社、印刷业务。由于上世纪60—70年代与巴金先生的结缘和书信往来,使他成功地撰写了《巴金年谱简编》、《巴金杰作分析》、《作家巴金》等著作。他是海外一位难得的巴金研究者,又是海外研究巴金卓有成就的专家。他亦文亦商,有人曾用两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扬帆荡商海,妙笔着文章”。
拍卖会名称 2017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巴金致余思牧信札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