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五周年艺术品拍卖会 --- 金银锭
176 清广东“太平关”十两砝码锭一枚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76
拍品名称 清广东“太平关”十两砝码锭一枚
尺寸(CM) --
作者/年代 --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15,000-15,000
备注 清广东“太平关”十两砝码锭一枚,重:378.3g,此锭年份较早,极罕见,极美品
编者按:太平关,因历史上以此为名的地方较多,据查有江西九江太平关乡、贵州遵义太平关(娄山关别名)、贵州思南太平关、山西汾城太平关、广东韶州府太平关等多处。从本锭为砝码锭锭型分析,本锭的归属地比较接近于江西和广东两处。同时再分析以上几处太平关的历史沿革,所在区域以及历史地位:江西太平关乡作为地名,并无实际设关的记载;娄山关是一个缺少商贾的军事关隘;思南太平关和汾城太平关,仅是县城边缘的隘口,都没有铸造银锭的能力。最后考证韶州的太平关:
韶州府建关征榷,最早设立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在南雄城南浈江上的太平桥关,以榷盐为主,后又征收由浈江上岸过大庾岭路的货物商税、铁课税等。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又在韶州府另一条主要商路----府城城西的武江上设遇仙桥关,对过往船舶征收货税和船税。清初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将南雄太平桥关移建于韶州府城东北的浈江上,称“太平关”,并以此为总税口,总辖遇仙桥关、太平关、北门旱关以及英德的浛洸关等四税口,为朝廷户部直管的户关。至此,太平关控制了出入粤北的各主要水陆商贸通道。来往商贾必经韶州,“韶关”一词由此而得,沿用至今。太平关为清政府开创了一个重要财源,据载,乾隆年间全国由户部直管的税关32处,岁额10万两以上的仅12处,太平关为其中之一;道光年间太平关岁额银达21万两,比当时粤海关55个税口每年征税总额11万两多出近1倍。因此,这枚珍贵的“太平关”银锭,是佐证韶州府太平关历史的实物资料。
拍卖会名称 2017年五周年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金银锭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