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三百年来第一流—吕凤子书画
501 洛神 立轴 设色纸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501
拍品名称 洛神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CM) 134×34cm
作者/年代 吕凤子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150,000-180,000
备注 款识 赋浏先生雅赏,乙丑五月弟凤子。
钤印 凤先生(白)大凤(白)
题签 吕凤子先生一九二五年作洛神真迹,萧平签。

备注 上款人章赋浏,民国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苏州美专教授。

凤先生一生以改良中国人物画为努力的目标,凤先生在1937年前创作的题材最多的是仕女画,其仕女造型健康丰满,雍容大方,脸上不着色,只以淡赭轻点咀唇,与明清以来浓妆艳抹、衣饰华丽的仕女画相比,给人以气质高尚、耳目一新的感觉。
此副是先生1925年所作,水波云纹之上洛神仙衣而至,整幅作品设色雅醇清丽,人物秀面朱唇而薄施,端庄优雅,气韵高古。神话题材,在吕凤子画作中及其少见,女性出现多为普通仕女,或是宋词歌颂,此洛神珍贵之处不言而喻。

会当藻雪来 于焉证冲寂
——略论吕凤子的绘画艺术特征
赵启斌
吕凤子先生(1886年—1959)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民国初年以来即从事中国画创作,取得了非常卓越的艺术成就,同时在画论、书法、篆刻、诗词等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试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绘画特征等方面对他的绘画艺术略作阐释。
一、吕凤子的绘画思想
吕凤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我国新旧时代交替、中西文化处于碰撞的大变革时代,因而他的绘画思想无疑有着那一时代变革的深刻烙印。吕凤子得风气之先,在长期研究中外文化和从事中国画创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绘画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觉梳理中国悠久的传统美术资源,从中寻找现代中国画创生的精神根源
吕凤子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对传统的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均有着深刻的体会,并将它们转化为现代绘画创作的精神理念。吕凤子认为艺术创作即人生制作,有甚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有甚么样的艺术出现。艺术是生命、情感、精神世界的表现,是一种具有深邃内容和精神厚度的表达形式,画家的人格操守直接决定了绘画境界的高低。只有从提高画家的思想认识、提升画家的精神境界入手进行中国画创作,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精神风貌、艺术风貌。吕凤子这一认识无疑是中国传统观念深入领会和继承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吕凤子进行绘画创作最为重要的取法源泉,为他的绘画创作带来深厚的营养滋养。
不仅如此,吕凤子更将文化的触觉,远伸到数千年、数万年乃至十万年前,他对于两汉、夏、商、周乃至原始时代出土的画像石、碑版、青铜器、彩陶文字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更为直接打通了中国远古文化的气脉,对中国画的特征和精神内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觉解,打破了明清以来固有观念的制约,深化了对中国画的理解。吕凤子一再将中国画的取法资源向中国先古文化溯源,由明、清而越六朝至秦汉、商周,将汉魏碑版融入画面,将画像石中特殊的造型艺术形式吸入到中国画中来,都是开风气之先的举措,突破了六朝以来文化的局限、突破了文人画的局限,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扩大了中国画创作的文化视野和创作题材,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画向现代的转型。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综合性的有意识改造和吸收,使吕凤子的创作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吕凤子绘画中的高古气息,尤其线条的凝练、浑穆,显然是他向两汉以前直至远古时代的文化精神的领会的结果。
(二)、积极吸收西方文化观念,致力于现代中国画的创造
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吕凤子积极接受西方的文化观念、绘画观念,为中国画的改造、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又一源泉,这一思想文化观念的形成对吕凤子的绘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吕凤子的向西方文化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而是视野开阔,对于能接受到的西方的哲学、美学、心理学以及与艺术相关的西方学术体系,他都加以学习、研究。在主动接受西方近现代的文化、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绘画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西方绘画观念的理解和认识,这为他的绘画创作,无疑增加了新的因素,这在他的绘画造型理论、人物画的创作、风景画创造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三)、紧紧关注时代,寻求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内在动力
吕凤子具有高尚的精神情操和远大的志向,表现在文化追求上,已经远远脱离了个人兴趣爱好的范围,而将绘画作为自己对时局、社会和人生表达自己观点、认识和情感的一种载体。吕凤子认识到政治局势、社会现实的变化对现代中国画的创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充分肯定中国画的创作不能脱离客观现实,不能脱离时代的主题,只有将政治理想和抱负转化为文化的信念和精神价值的源泉,成为进行绘画创作的精神动力,才能使中国画获得强大的生命和灵魂,因而现代中国画的创作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主题和素材。他曾告戒学生说:“要站在时代的立场上,说你自己的话,绘你自己的画”、“作画是我自己,我曾为自己画”,他这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政治的绘画思想,使他的中国画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这是吕凤子绘画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他能以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现实题材,关注现实人生,成为中国画向现代转型的先驱,充分体现出中国画本身所具备反映现实、教育社会的功能,在实践和理论上为中国画在近现代的转型中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成为二十世纪江苏绘画乃至中国绘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变革和发展的伟大先驱。
(四)、突出强调中国画本身固有的特征,强化笔墨的抒情性
同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绘画相比,吕凤子认为中国画有自己的根本特征,在现阶段不是中国画有用还是无用问题的争论,而是要深刻认识中国画本身固有的价值、特点,在掌握中国画现有的基础上创造性发展中国画。从目前看来,除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能力需要借助西方绘画加以充实、改造之外,对于中国画所具有的抒情功能,应当加以继承、运用,充分发挥它的这一性能,来为创作服务。不仅花鸟画、山水画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物画同他们的抒情功能应该是一致的,也能充分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画主性情,主个性、才情的表达,人物画同样也能够做到。中国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途径有两方面,一是选题,即通过选择画家所喜欢的绘画题材、所关注的社会内容、生活内容,将自己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另一个途径就是强化笔墨线条,通过娴熟、精湛的笔墨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流露自己的真实心迹。吕凤子在《中国画法研究》中对这两点有非常深刻的阐述,他认为中国画本身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即中国画具有独特的用笔和构图,尤其用笔更为重要,这是在中国画创作中必须要高度注意的根本问题。
在中国画中体现笔墨技法的线条,不仅具有造型的功能,而且本身还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即具有表现性的一面,自身可以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肯定了线条本身抒情性的一面。吕凤子在《中国画法研究》中说:
“骨法”又通作“骨气”,是中国画专用的术语;是指作为画中形象骨干的笔力,同时又作为形象内在意义的基础或形的基本内容说的。因为作者在摹写现实形象时,一定要给予所摹形象以某种意义,要把自己的感情即对于某种意义所产生的某种感情直接从所摹形象中表达出来,所以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唐人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就是说明形的意义能不能跟着形象的构成而具体地表达出来,其关键就全在于“用笔”;也就无异说,不懂“用笔”虽也可以成画,但要很好地显示形的意义,那就不可得了。(《中国画法研究》)
认为画家在摹写现实形象时,作者始终有着主观情感的参与、流露,具体表现在画面即是“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因而必须充分重视、强化笔墨的抒情功能。从构思立意开始,即已经有画家情感活动的参与,绘画的题材内容本身和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关,而具体表现则要在塑造物象的过程中即用笔过程中体现出来。用笔的过程本身就是感情倾泻的过程。所以他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
根据我的经验: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湿、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的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风趋电疾”,如“兔起鹘落”,纵横挥斫,锋芒毕露,就构成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中国画法研究》)
由于作者的情感不尽相同,因而线条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感受自然就不向不同,表示不同情感的线条本身即是情感的外化,是画家内在思想情感活动的痕迹。这种情感痕迹,即有瞬时性,如生活中有些相关事件往往引发画家一剎那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绘画创作上自然是某一特定时刻画家的情感痕迹,吕凤子1943年创作的《目断江山魂欲飞》,其中线条的顿挫、艰涩,反映了画家此时焦灼、忧郁、愤懑以及强烈的反抗情绪,显然和当时发生的社会事件对吕凤子内心的创作有关。当然,画家思想情感表现在线条上,也有时间段的不同,即特定时期有相似的特定思想情感的流露,在创作上的延续性。以吕凤子本人为例,他在建国前由于心境多处于忧闷和感伤之中,因而线条多沈郁凝重,而遇到难得高兴的时刻时,又往往神采焕发,意气自若,不时亦有神来之笔,但主体基调则倾向于沈郁、凝重心情的表达,有着对动荡时局的深切关注情怀,多难的现实很难使画家有太多愉快心情的流露。
吕凤子认为中国画的主要特色在于中国独特的用笔、用墨,只有包涵作者浓厚的情意、具有内在精神作为依托的笔墨,才能称作中国画:
作者禀赋不同,修养不同,因而用同法构成的中国画就会有多种“画格”的不同,如所谓“逸格”、“神格”,“妙格”、“能格”等。这合“品格”、“风格”为一的“画格”,是止存于用渗透作者情意的笔力构成的能够在表现“实对”同时显示作者自己的画中—即用中国画法构成的中国画中,不是用中国画法构成的非中国画中固不贵有这样的“画格”,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画格”。(《中国画法研究》)
中国画是有“用渗透作者情意的笔力构成的能够在表现“实对”同时显示作者自己的画中——即用中国画法构成的”具有深厚传统和文化内涵的特有画种,只有具备这一特征的绘画才能称为“中国画”,舍此则不能称为“中国画”,中国画有自己特殊的规定,对中国画的概念作了明确而严格的界定。以具有“渗透作者情意的笔力”来界定中国画的特色,显然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画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吕凤子认为进行中国画创作必须高度重视用笔,充分重视线条的质量和它的精神内涵、情感内涵,要不断地拓深中国画的表现力。当然由于用笔的不同,流露的情感也就不尽相同,并且由于画家的情意、气力不尽相同,由于不同的笔墨运用,也往往形成不同绘画风格,即使同一题材,也会出现不同的表现风格。中国画的许多重大问题几乎都和用笔有关,吕凤子的这一绘画思想高度凸显出中国画本身固有的特性,对于现代中国画的发展确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由于中国画创作中始终有画家的思想活动以及受思想制约的感情参与其中,因而整个创作过程都受到画家感情的引导,从用笔到构图,都是如此。因此中国画中的形象始终具有个性、感动力(感染力)在其中,所塑造出来的形象都是渗透作者情意的气力为基质的具有主观情感和客观精神的生命形象。因此说用笔和构图方面的根本规定,确定了中国画本身固有的基本特征,只有满足这一规定的绘画,也才能称之为“中国画”,这是吕凤子对中国画的根本认识。
(五)、注重写生
吕凤子也非常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因素,将它们作为营养元素充实到中国画之中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接收了西方的素描造型观念,注重写生,摆脱了传统绘画流于空疏的弊病,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画自身的绘画造型能力。吕凤子非常注重写生,每游名山大川,必坚持写生,作速写以为画稿。如他早年赴湖南授课时,沿途曾有精湛的写生画稿,可惜原稿由于人为的疏忽没有流传下来。他在担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授时,也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曾游览虞山、黄山、庐山、华山、终南山、龙门等山水名胜,创作了不少重要的绘画作品,如《华山松》、《庐山云》、《女儿城》等。1934年他带中央大学艺术系学生游华山,作速写数十幅,取景亦准确自然,富有变化,充分显示出吕凤子高度概括、把握物象的能力。
吕凤子主张“实对”、“写神致用”,即要求画家对客观现实进行观察和写生时,要充分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精神,根据所得的形象进行高度概括,从中提炼创作的素材。但这一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所谓“艰难定稿,迅疾成图”,在绘画创作中对此要有充分足够的认识。观察、分析、酝酿表现的对象,在中国画创作中几乎要占据创作的绝大部分时间。吕凤子认为只有从“实对”发掘、构思绘画创作的题材,经过作者意匠的经营加工,形成明确的意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内容,才能经得起推敲。描绘对象,不是对现实的复写,而是类似现实、有新内容的东西。吕凤子积极主张从现实中挖掘表现的题材,在写生中捕捉表达的对象,绘画作品无论如何的精简、高度概括,都应该使人感到形神兼备,境界优美。吕凤子经常告戒学生,要多思,多读书,多写字,多看名家精作,多游名山大川,多作画,这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出他的绘画创作原则和追求了。没有从现实中获得创作的素材,任何一位高明的画家都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绘画作品。
吕凤子本人具备深厚、强烈的人文意识,非常重视画家本人思想情操和文化素养的培育,他认为只有将画家的个性特征、精神气质、知识结构与绘画的抒情性、“以美育和爱育治国”的政治理想和社会时局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创作上的突破。选择绘画题材与内容既要考虑到传统文化观念的某些要素,也要高度关注当代社会、政治时局对创作的影响,更要体现出画家在道德层面、哲学层面、美学层面的觉解,也才有可能创造出不同于他人的绘画风貌、绘画格调。
二、吕凤子绘画艺术及其理论的重要价值、地位和成就
如上所述,吕凤子是在中国社会向近、现代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位著名美术教育家和书画艺术家。由于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我国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动荡,外敌的入侵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汹涌澎湃,无形间都直接影响了吕凤子文化价值观念和绘画思想的形成。无论如何,吕凤子在绘画创作中既坚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高度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致力于中国画创作,显然把握了现代中国画前进的方向,把握住了中国画在现代文化条件下发展的契机和规律,解决了中国画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吕凤子在中国画上的实践,直接推进了传统中国画的发展,他以中国画本身固有的形式来表达现实内容,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同传统古典时期的中国画相比,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向,从形式到内容,将中国画在近代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拉向现代,不仅是继明末陈洪绶、崔子仲后的第一人,而且更是完成中国人物画进入大写意领域的重要画家。唐宋以来直至明清时期,中国山水画、花鸟画领域先后完成了从工笔向写意的转化,出现了写意山水、写意花鸟、大写意花鸟,尤其在花鸟画领域发育的最为充分。而在人物画领域,显然没有山水画、花鸟画领域取得的成果辉煌。吕凤子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选择人物画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不仅在仕女画中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貌,在罗汉题材、反映现实的绘画题材和与文学作品相结合的绘画题材中,也都都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逐渐发展出人物画大写意的格调,通过夸张、概括的造型、充满强烈精神张力的笔墨,将中国人物画推向写意、大写意的境地,在人物画领域获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吕凤子的努力,不仅突破了明清画家的人物画成就,而且直接宋人减笔人物画的精髓,将中国人物画推进到大写意的境地。相对于明清写意山水、写意花鸟获得的成就而言,吕凤子的写意人物画创作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相对于中国人物画创作而言,是传统的延续,相对于现代尤其是中国人物画而言,则是写意人物、大写意人物画的开启和先驱。
吕凤子是中国画在向近代、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获得突破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中国画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画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也以自己的思考对传统中国画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阐释,从而具备现代学科意义的绘画理论特征,对于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和美术学的构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经典的意义。吕凤子先生将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和研究心得,言简意赅地浓缩在晚年抱病完成的《中国画法研究》一书中,吕凤子在这部专著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绘画观点、绘画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吕凤子在不同时期的言论和著作中强调,中国画是一种综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既有社会、现实的内容,也有文化的因素,也有作者内心思想情感的流露。他认为绘画创作不能脱离时代,要具有时代的气息,中国画要有自己的文化基础、思想基础,借鉴任何外来的文化都要在保持中国画本身固有的基本特征的条件下加以消化吸收。这在当时主张中西结合、全盘西画或否定外来文化单独发展中国画以及民族虚无、取消中国画等各种思潮不断涌起的情况下,他的这些观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画在现在的延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吕凤子的绘画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不仅是我国传统中国画在现代文化条件下的延续和拓伸,而且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参与了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进程。吕凤子的一些绘画理论,与傅抱石的相关理论一起,共同构成了“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理论基础,为“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奠基作用。为“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绘画实践奠定了前进的基调。从这一层面说,吕凤子确实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论贡献和创作成就,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二十世纪最具有创新思想的中国画家、中国绘画理论家之一。
“会当藻雪来,于焉证冲寂”,吕凤子以他毕生的人生追求和文化道德理想开拓出中国画的现代发展方向,无论就他的绘画艺术成就、理论成就还是对中国画的影响,他都是一位不应忘却的一代宗师!

吕凤子人生箴言
生的意义便是不息的劳动,不息的创作。我一向来是这样说的就得这样做,并不能夺我志,死更非我优。
泪应涓滴无遗,血也不留涓滴,不留涓滴,要使长流千古热。
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
我们是永在的创造文化的力量。
有德有仁才有爱,有真有善才有美。
教育不仅是传递文化,而且要创造文化,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生无已,爱无穷也。异无已,美无极也。成无已,仁无尽也。
所以从事人间教育者,他的目的应该永久是:创造人间文化,获得人类福利。
无限生的意志和无边无尽的爱是创造活动最后的推动力。无边无尽爱的唯一作用是爱异生异,无限生欲推动一切心作尽力的生,无尽的爱便指导一切心作用尽力的创造,即:每个人都能做到尽量发展每个不同的个性,尽力的生,自会感到生的趣味和幸福,再不会有人间怨恨和悲哀。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三百年来第一流—吕凤子书画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