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中国书画专场(一)
249 稼轩词意册 册页 (十开) 纸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249
拍品名称 稼轩词意册 册页 (十开) 纸本
尺寸(CM) 诗堂34.5×39cm;书法34.5×39cm×10;绘画30×34.5cm
作者/年代 陆俨少 / 1975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7,800,000-7,800,000
备注 著录:1.《陆俨少画集》图版81-83,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6月;
2.《陆俨少精品选集·下卷》P130-14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4月;
3.《陆俨少画集·上卷》P158-167,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
4.《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集》P206-22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
5.《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P166-169,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诗堂:江山胜揽。壮暮翁稚柳。
印鉴:壮暮翁(白)、稚柳(朱)
款识:
1.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窓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印鉴:陆(白)、俨少(朱)、自爱庐(朱)、陆俨少印(白)、穆如馆制(朱)
2.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辛稼轩《玉楼春·戏赋云山》,俨少写图并书。
印鉴:穆如馆(白)、自爱庐(白)、嘉定(白)、俨少书画(白)
 3.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陆俨少补图。、
印鉴:陆俨少之章(白)、爱新(朱)、穆如(朱)、与年更新(朱)
4.欎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涙。西北东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稼轩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俨少书并图。
印鉴:嘉定陆氏(朱)、俨少书画(白)、嘉定(白)、陆印(白)、俨少(朱)
5.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徧宜着老夫。辛稼轩《鹧鸪天·石门道中》,俨少书并图。
印鉴:陆印(白)、俨少(朱)、更新(白)、爱新(朱)、长精神(朱)
6.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叹息。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飞鸟外,晚烟碧。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辛稼轩《瑞鹤仙·南剑双溪楼》,俨少书并图。
印鉴:陆印(白)、俨少(朱)、嘉定(白)、陆俨少之章(白)、宛若印信(朱)、就新(朱)
7.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履晓霜浓。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嵸。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功。辛稼轩《水调歌头·赋松菊堂》,俨少书画。
印鉴:俨少(白)、就新(朱)、俨少得意(朱)、就新居(竹)、自爱新之庐(朱)
8.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辛稼轩《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陆俨少书并补图。
印鉴:陆(朱)、俨少(白)、嘉定(朱)、俨少(白)、自爱新之庐(朱)
9.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窓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稼轩《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陆俨少书并补图。
印鉴:就新之居(朱)、陆俨少印(白)、嘉定(朱)、宛若印信(朱)、就新(朱)
10.九衢中,杯逐马,带随车。问谁解、爱惜琼华。何如竹外,静听窣窣蟹行沙。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纷如斗,娇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图画,还我渔蓑。冻吟应笑,羔儿无分谩煎茶。起来极目,向弥茫、数尽归鸦。辛稼轩《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俨少并书。
印鉴:陆印(白)、俨少(朱)、就新(朱)
辛弃疾当南宋初年身陷戎虏,倡建义军,严惩叛逆,只身渡江,可谓勇矣。自其来南,上书《十论》、《九议》,其报仇卫国、收复失地之志未尝少衰,即屏处带湖瓢泉之间,江湖摇落,而每飰不忘家国,岂不谓之法家也哉!卓云先生于稼轩长短句中辑其可图者十阕,属予绘写成册,予既景慕其为人又好其词章,故乐于从命,图成,因志末页。乙卯八月,陆俨少并识。
印鉴:陆印(白)、俨少(朱)、更新(白)、穆如(朱)、自爱新之庐(朱)、肖形印
册页板木刻签条:稼轩词意。俨少画并题。
鉴藏印:永吉李卓云藏(朱)、虚怀斋珍藏书画印(朱)

展览:
1.“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4月;
2.“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1月10日。
备注:
1.李卓云上款并旧藏;
李卓云(b.1921),江寒汀门生、女婿。曾随陆俨少学画。擅画花鸟,亦精刻竹、刻砚,为海上刻竹名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2.虚怀斋旧藏;
“虚怀斋”主人沈怀祖是新加坡著名藏家,被誉为海内外陆俨少作品第一大藏家。
3.谢稚柳题诗堂;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绘画及古书画鉴定。历任中央大学教授,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4.陆俨少自题签条。
陆俨少,原名冈祖,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此册作于1975 年,在历经诸多时代变迁之后,陆俨少的画风在这一年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陆俨少曾在其自叙中言:“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七十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可见此时其笔墨已与早期大相径庭,笔势和运墨更加自由挥洒,构图趋向于简化,景物设置却更加丰富多变。此册颇可体现陆俨少晚期之浑厚画风,从中可一窥其艺术风格的衍变轨迹。
此画写“辛稼轩词意”,辛弃疾的词或苍茫悲凉,或质朴烂漫,与陆俨少心境有共鸣之处,故常出现在其笔端。在20 世纪40 年代,画家即曾作过多帧《辛稼轩词意图》,但多以传统之法为之,风格较为淡雅。此册风格多样,或以浅绛,或以水墨,章法巧妙出新,笔墨放达,色彩鲜明,不拘一格,既契合词意,又以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辛弃疾词以新的生命。
此册二十开作品皆以诗配画的形式而成,一开作画,一开写词,画中不题诗,却无处不有诗意。如《玉楼春•戏赋云山》一幅中,画家以典型的“陆氏云水”之法表现。上幅取俯瞰角度,青峰叠嶂,山势尖耸,四面浮云;下幅树石斜坡,沙滩浅渚,俱隐雾中,一高士、一僧人结伴看山,正是“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画法上,山石几乎不加勾勒,以焦墨横皴加石青、石绿、赭石等重色画出山体,笔墨甚为宽厚、疏放,其飞动之势颇具书法意味。山石树木之间有大量留白,或以淡墨色勾出云气,或不着一笔,其空灵之状与山石的墨块构成对比,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留白亦与繁复粗细不等的山石树木形成丰富的穿插和对照。从此帧看,陆俨少的笔墨较之早期更加润泽浑厚,“留白法”亦更加成熟,结构上并不像早期的峡谷险滩一般复杂,却主体突出,层次分明,可反映出画家晚期对“云水之法”的拓展。
在另外几幅中,气象均不同。或以对角线的构图呈现出海边观潮的壮阔景象,翻滚的海水以极富装饰性的长曲线画出,海边的亭阁则以接近界画的工细之笔画出,画面色彩对比强烈,空旷浩渺中隐含着观潮人的愁绪。或以小青绿之法画出水光山色,大片重色与大片留白互为对比,绚烂中有雅致,恰合乎《瑞鹤仙•南剑双溪楼》之诗境:“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或截取山体侧面,表现深山隐古寺,红叶飘零的深秋景致,笔墨松散古拙。或纯以水墨写出,构图高远,山石树木及屋舍人物均以墨笔勾出,只以淡墨略加渲染山石,缭绕山间的云气以墨线勾勒,格调高古。诸幅作品构图不同,画法各异,体现了陆俨少晚期的一些探索性笔法,相通之处在于每幅均意境高妙,与辛弃疾的词意契合。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专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