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中国书画专场(一)
248 青城金鞭厓 镜片 纸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248
拍品名称 青城金鞭厓 镜片 纸本
尺寸(CM) 63×146cm
作者/年代 张大千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2,500,000-2,500,000
备注 款识:青城前山幽邃,后山雄伟,故与他山不同。此写金鞭厓天仓峰,直当与峨眉争胜。大千居士爰。
印鉴:蜀郡张爰章(白)、青城客(朱)

张大千,名爰,一名季,又名季爰,一度为僧,法号大千,又称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善孖弟。工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皆精妙,特擅写荷,名重当时。与齐白石有“南张北齐”之称,又与溥儒有“南张北溥”之誉。
此册作于1975年,在历经诸多时代变迁之后,陆俨少的画风在这一年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陆俨少曾在其自叙中言:“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七十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可见此时其笔墨已与早期大相径庭,笔势和运墨更加自由挥洒,构图趋向于简化,景物设置却更加丰富多变。此册颇可体现陆俨少晚期之浑厚画风,从中可一窥其艺术风格的衍变轨迹。
此画写“辛稼轩词意”,辛弃疾的词或苍茫悲凉,或质朴烂漫,与陆俨少心境有共鸣之处,故常出现在其笔端。在20世纪40年代,画家即曾作过多帧《辛稼轩词意图》,但多以传统之法为之,风格较为淡雅。此册风格多样,或以浅绛,或以水墨,章法巧妙出新,笔墨放达,色彩鲜明,不拘一格,既契合词意,又以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辛弃疾词以新的生命。
此册二十开作品皆以诗配画的形式而成,一开作画,一开写词,画中不题诗,却无处不有诗意。如《玉楼春·戏赋云山》一幅中,画家以典型的“陆氏云水”之法表现。上幅取俯瞰角度,青峰叠嶂,山势尖耸,四面浮云;下幅树石斜坡,沙滩浅渚,俱隐雾中,一高士、一僧人结伴看山,正是“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画法上,山石几乎不加勾勒,以焦墨横皴加石青、石绿、赭石等重色画出山体,笔墨甚为宽厚、疏放,其飞动之势颇具书法意味。山石树木之间有大量留白,或以淡墨色勾出云气,或不着一笔,其空灵之状与山石的墨块构成对比,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留白亦与繁复粗细不等的山石树木形成丰富的穿插和对照。从此帧看,陆俨少的笔墨较之早期更加润泽浑厚,“留白法”亦更加成熟,结构上并不像早期的峡谷险滩一般复杂,却主体突出,层次分明,可反映出画家晚期对“云水之法”的拓展。
在另外几幅中,气象均不同。或以对角线的构图呈现出海边观潮的壮阔景象,翻滚的海水以极富装饰性的长曲线画出,海边的亭阁则以接近界画的工细之笔画出,画面色彩对比强烈,空旷浩渺中隐含着观潮人的愁绪。或以小青绿之法画出水光山色,大片重色与大片留白互为对比,绚烂中有雅致,恰合乎《瑞鹤仙·南剑双溪楼》之诗境:“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或截取山体侧面,表现深山隐古寺,红叶飘零的深秋景致,笔墨松散古拙。或纯以水墨写出,构图高远,山石树木及屋舍人物均以墨笔勾出,只以淡墨略加渲染山石,缭绕山间的云气以墨线勾勒,格调高古。诸幅作品构图不同,画法各异,体现了陆俨少晚期的一些探索性笔法,相通之处在于每幅均意境高妙,与辛弃疾的词意契合。

酌风云之奇幻 翫草木之英华
-张大千《青城金鞭厓》赏析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都江堰风景区内,林木青翠,四时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水秀林幽,深藏不露,极具神秘色彩。金鞭崖是青城后山的主要景点,岩石呈赭色,一凹处有三石校排列,相传为赵公元帅藏金鞭处。奇峰峭壁,千巗竞秀,万壑争雄,十分壮观。
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张大千视青城山为“川西胜境第一峰”,自号“青城客”并篆刻图章一方;更有诗云:“自诩名山足此生,携家犹得住青城。小儿捕蝶知宜画,中妇调琴与辨声。食栗不谋腰脚健,酿梨长令肺肝清。秋来百事都堪慰,待挽天河洗甲兵。”(《上清借居》)“欲求灵药换凡骨,先挽天河洗俗情。”(《青城山上清宫》)“百劫归来谢世纷,自支残梦挂秋云。万派争流来足底,一身孤置绝人群。”(《青城第一峰》)青城山是他的世外桃源,僦居上清宫也是他出世思想的体现,青山白云、鑁世高士、山花野蝶,因此而常伫笔端。
1938-1941年、1943-1948年,张大千为避战乱,率家人门生长年累月借居青城第一峰上的上清宫,寻幽探胜,游山写生,“酌风云之奇幻,翫草木之英华”,潜心绘事,作品逾千幅之多,是创作的高峰时期,平生许多重要作品如《青城山十景》、《老人村》、《味江》、《仿王蒙雅宜山斋图》、《江堤晚景》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1962年,张大千在巴西圣保罗作巨幅《青城山通景屏》,以供卧游,充满对故乡青城仙都的眷恋之情。这幅《青城山金鞭崖》应当是1940年代张大千敦煌归来之后所作,淡赭色恰好表现金鞭崖巗石色调;群峰耸峙,壁立千仞,十分写实。仍是石疗一路的笔法,但浑厚苍润、清新洒脱已是自家性情。他的足迹遍及青城山的幽谷绝壁,尽情地领略过山中的风雨晴晦,神与古会,魂与山合,逸兴涌现笔端,一弹指间,便是气象万千。
所用为清代旧纸,纸墨相映,古色昂然。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专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