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拍卖会 --- 油画雕塑暨小雅观心
1541 轩辕大帝 青铜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541
拍品名称 轩辕大帝 青铜
尺寸(CM) 49×34×40cm
作者/年代 朱铭 / 暂无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100,000-120,000
备注 [签名(背面)]:朱铭 6/30

朱铭(B.1938)
出生于台湾苗栗。于1953-1957与李金川学习木刻艺术,后于1968-1976年间师从杨英风学习现代雕塑。1967年参加全省美展获特选第三名及优等奖,1976年于国立历史博物馆举行首次个展获艺术界热烈回响,被视为70年代台湾乡土运动的重要象征。1977年首次出国展览于日本东京中央美术馆展出,翌年于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公园展览,作品获该美术馆收藏,此段时期朱氏作品风格由乡土系列进入太极系列,开始发展艺术家个人创作风格语言。1980年代后开始发展人间系列作品。1991年于英国伦敦南岸文化中心举行个展,为该中心首度展出华人艺术家个展,同时亦为该中心成立十年以来三次大型户外雕塑展览中唯一受邀展之亚洲艺术家,1995年接受日本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邀请于该馆二十五周年之际举办大型回顾展,1997年冬获邀于巴黎梵登广场展出著名太极系列作品。朱氏多次受邀于欧洲及亚洲地区举办个展。1999年耗费十余年规划建置之朱铭美术馆于金山正式成立开幕,作为朱氏作品展示场地,以及国际雕塑艺术推广与交流。2003年接受天主教辅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近期的大型个展包括2004年于新加坡美术馆举办的个展、2006年于中国美术馆的“朱铭——太极雕塑展”和国立台湾美术馆举办的“朱铭绘画木雕展”。

现代叙事到当代多元
如果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当代雕塑的叙事逻辑,初步建立起了一种本土vs.西方、传统vs.现代、内容vs.形式的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90年代以后的雕塑和其他艺术形态一样,已经走出了形式的困扰,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体现在对于社会中具有公共性的问题的关注,从而反映出一种集体经验。隋建国《衣钵》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朱铭的《轩辕大帝》与钱绍武先生创作的主题雕塑《阿炳》从学院的写实性雕塑出发,将创作的重点逐渐从内容、题材,转到作品的形式与风格上。阿炳(原名:华彦钧)是钱先生同乡,著名的《二泉映月》的创作者,钱先生用精炼写意的手法,突出阿炳这位悲苦民间艺人拉奏二胡的形象,重写意轻写实,孤寂、苍凉,非常具有感染力。姜杰的创作于九十年代的作品《希望》使用了现成品石膏、纱布。从传统的“雕”与“塑”转向对媒介“物性”的研究,强调“物”所负载的物理与文化属性。而吕品昌《中国写意》和李正文《鳜鱼系列》则侧重了中国传统写意雕塑和陶瓷材质的结合,用雕塑语言来表现文人情怀。
傅中望的作品《种子》、《面镜》,并不同于重视逻辑和概念表述的观念艺术,因为观念雕塑虽然也强调观念,但作品仍具有雕塑的某些形态与视觉特征。事实上,观念雕塑的重要一脉,是从质疑雕塑的本质入手的,或者说,其目的在于拓展当代雕塑的既定边界。他那种非叙事的表现性风格,也能成为当代雕塑语言学转向的一个标尺。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油画雕塑暨小雅观心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