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拍卖会 --- 静观—历代造像专场
1023 铜鎏金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像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023
拍品名称 铜鎏金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像
尺寸(CM) 高21.8cm
作者/年代 -- / 14/15世纪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350,000-480,000
备注 此尊右侧立像为金刚手菩萨,头戴五叶宝冠,右手持莲。宝瓶居中,而左侧为大成就者,三目、咧嘴,作愤怒相,头冠为骷髅头冠,特征为身斜缠一蛇,而左手持法杖,由于高髻不是马头,可以表明他的身分并非马头明王。以往这类的组合式造像,多被视为金刚手菩萨和马头明王的组合,这是因为金刚手菩萨、马头明王和金翅鸟分别代表十方诸佛的意、语、身化现,三尊合一具有十方诸佛众圣的意、语、身合于一身之意。佛教的修行阻碍难多,来自天上、地面及地下内外及密内障。金刚手三身合一,有助于对抗天上、地面与地下一切障碍。
这件作品的关键在于宝瓶,藏传佛教以重视教法传承闻名,亦即所谓的「灌顶」。这个观念源自古印度王子继承王位时,国王用一个瓶子把海水浇灌至太子头上,表示从此以后太子便获得了王位。佛教则借用这种仪式于教法授受,宝瓶正是仪式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器。因此,本尊组合即是象征性的表现金刚手菩萨向大成就者传法。
本尊具有丹萨替寺造像的风格特点,躯体的肌肉表现、大成就者圆鼓的双眼、全身装饰镶嵌各色宝石、低矮而饱满的莲瓣座、红铜基底鎏金的色泽皆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造像背后的插销凹槽痕,乃是用以安装在舍利灵塔周围,这也表明它与丹萨替寺千丝万缕的关联。丹萨替寺乃是噶举派的重要支脉,噶举派得名的由来,从字义上来说,「噶」为佛语,「举」则有传承之意,揭示该教派格外重视师徒之间教法授受的特点,表现在造像方面,也能够说明何以灌顶的主题会被创造。
据学者统计,这类主题的文物罕见,全世界仅有十余件,这件文物之前的藏家是知名瑞士藏传佛教研究权威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著录在他即将出版的新书之中,名家投注的眼光,也足以说明本件作品的不凡。布达拉宫藏品中有一件类似造像,可作比较。此外,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曾以超过120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一件相似之作,表明该题材逐渐受到市场关注,前景可期。

来源:藏传佛教研究权威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旧藏,附证书

参阅:
1.北京保利2016春拍,Lot.8045,14-15世纪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高28公分。成交价RMB 1,207,500;2.15-16世纪,金刚手菩萨与马头明王,高32厘米,西藏布达拉宫藏,《盛放莲花―历代佛像撷珍》,文物出版社,2009年,页174-175。
拍卖会名称 2017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静观—历代造像专场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