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禾风专场
8037 碧萝湖公园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8037
拍品名称 碧萝湖公园
尺寸(CM) 44.8×66.8cm
作者/年代 吴湖帆 / 戊戌(1958)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题识:碧萝湖公园中丛桂亭东眺。戊戌秋,吴湖帆写景。
钤印:吴倩画印
吴湖帆自题签条:碧萝湖公园,一九五八年,吴湖帆画。
估价 1800000-2800000
备注 作者简介:吴湖帆,名万、倩,字东庄,号倩庵,江苏苏州人。“三吴一冯”之一,其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书画名人。收藏甚丰,精鉴别、填词。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灵秀享誉画坛,为海上重要名家。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墨涵碧萝 笔蕴长风
读吴湖帆1958年碧萝湖公园写生
吴湖帆的绘画在1940年代进入成熟期,尤其是至1945年以后达到巅峰。至1950年代,吴画则在百尺竿头,更进了一步。其具体的表现,在于初观某些局部似乎不如1940年代精致,但却删繁就简,笔墨上更上层楼。换言之,其画精微处相比1940年代开始放松,而粗放处则愈加放逸,极大拉开了画面的粗细对比,具有浑沦厚实的特色。这种特色,往往是大画家进入脱化期或者说是化境的标志,意味着画家不再以刻画为能事,进入了艺术表现上的自由王国。
进入1950年代,吴湖帆画的另一特色乃是注重写生。都知道吴湖帆与张大千交往的一段佚事,张劝其多入名山大川写生,吴则不以为然,认为熟读古画,丘壑在胸,笔底自有翻腾的资本。这段资料固然彰显了吴湖帆画出入古人、自开新格的奥秘,然而在建国后倡导深入生活的大环境中,吴湖帆画风亦发生了还变。他非但前所未有地注重表现现实,并且延续了其建国前借照片描绘实景的习惯,创作出了一批如《浙东小景》、《大龙湫》,《黄山玉屏峰》等表现真实景观的名作。当然,吴氏一生多在书斋中创作,较少真正走进自然,这一点在建国后仍未发生根本的改变。
虽然有千篇一律之嫌,但建国后的新中国画运动之倡导深入生活,促动了画家关注现实,对传统绘画在明清日趋程序化而言,有着极大的矫正作用。没有这次观念上的涤荡,是不可想象像吴湖帆这样的传统画家,会画出包括《庆祝原子弹爆炸》及上文提及的诸图在内的一大批佳作的。而笔者近日见到吴氏1958年所画《碧萝湖公园》,便是这样一件笔墨已臻上乘的难得的佳作。说它难得,乃因这是吴氏一生真正面向自然、难得的采撷自真实景观的写生作品。
据李昭慧同学考证及其提供的资料可知,《碧萝湖公园》为吴湖帆1958年在碧萝湖公园写生所作,后赠与当时分管上海城市建设的领导宋季文。碧萝湖公园,也就是至今为上海本地人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长风公园。
长风公园园址原是吴淞江(苏州河)古河道中的西老河河湾地带,湾内地势高处有一村落名叫宋家滩,俗称老河滩。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决定征用这块滩地,辟建公园,筹建时名“沪西公园”,1958年7月1日,该园南侧部分试开放,更名为碧萝湖公园。在1959年国庆节全园开放前夕,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魏文伯取《宋书·宗悫传》中“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意,将园名改为“长风公园”,又取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句,将园中人工湖命名为“银锄湖”,大土山命名为“铁臂山”。
地处当年郊区的长风公园直至1990年代,一直是上海占地与名气最大的公园之一,规模与西郊公园(即动物园)、虹口公园相近,泛舟银锄湖乃其最大的特色。每到假日游人如织,租船处的游人会排成长达一二里的长龙,湖上游船如梭,寄存了建国后无数老上海青春的记忆……
遥想吴氏当年,很可能是在画院的组织下来到市郊即将竣工、当时还未被命名“长风”的碧萝湖公园,进行写生创稿。虽未必真正对景写生,但观山涉水,令最终的创作具有了很强的实境感。
从画面来看,他在近景画上其最擅长的松树,更多是出于布局的需要,却未必是实景中所见。中景绿洲上的芭蕉与丛桂、烟柳交织,与屋舍相映隐,杂花点缀其间,应是游观切实所见;远水一带,绕洲而去,飘渺无际,亦其观览公园时的真实感受,真切地表现了即将竣工、尚未更名的碧萝湖公园当年野趣横生的景色。观其画则墨色肥厚滋润,深秀而灵动,与中景描绘对象细微处形成强烈的对比,尤其是松干与芭蕉的设色,运用石绿烘染阴处,匠心独运,正所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充分展现了1950年代吴画臻于化境、目无全牛,但却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特色。款署“ 碧萝湖公园丛桂亭东眺”,既点出了画面的主题,更为后人理解此画特殊的艺术史内涵及其在吴氏本人艺术历程中的意义,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显然,《碧萝湖公园》是吴湖帆传世具有特殊意义,且笔墨境界臻于上乘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汤哲明
拍卖会名称 201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禾风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