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 现当代艺术
1667 湖边村寨 油画 布面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667
拍品名称 湖边村寨 油画 布面
尺寸(CM) 32×21cm
作者/年代 周碧初 / 60年代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50,000-70,000
备注 出版:《周碧初风景油画写生集》P15,北京索卡艺术中心。

背签:碧初书画(钤印)

周碧初? ZHOU BICHU
周碧初(1903年—1995年),福建平和县人。周碧初先生与徐悲鸿、林风眠、吴大羽、刘海粟、颜文梁等同是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的先驱者、开拓者和奠基人。他20年代留学法国,受印象派影响,同时又十分喜爱民族艺术,作品既有西画情趣又有东方韵味,是中国早期油画家探索西方艺术同中国精神相结合的完美范例。周碧初也是中国早期最重要的油画社团——决澜社的成员之一,在近代美术教育上也有良多贡献。
周碧初1924年从厦门美专毕业后,在父亲经商的新加坡任中小学图画教员。在此期间,周碧初潜心绘画,焚膏继晷,心中向往着更高的艺术殿堂。次年秋,在婉拒了父亲“改行经商”的劝导后,终是挣脱了现实生活的桎梏,离开新加坡去法国巴黎继续深造。初到巴黎,他边学习法语,边在日良美术研究所学习人体素描。1926年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周碧初脱颖而出,考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门学校,师从当时知名的印象派画家欧内斯特•洛朗(Ernest Laurent)教授。
20世纪20-30年代,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在归国后,迫切的任务就是传播他们所掌握的西画技法。所以绝大多数归国留学生均担起了美术教育的职责,周碧初亦然。1930年,他从巴黎学成归华,先是到他的母校厦门美专任教半年,后在国立杭州艺专代课一年。1932年,在上海美专任西画教授。各年应邀到私立上海新华艺专执教,并担任西画科主任。当时的新华艺专是一块吸纳各方英才的宝地,在西画方面聚集着周碧初、吴大羽、汪亚尘、陈抱一、吴恒勤等一批中国油画史上的重要艺术家。
四十年代末,周碧初从上海辗转至福建,后又到了台湾,最后抵达香港。在不断的旅途颠沛之时,仍不忘绘画创作,并筹划举办画展等活动。1949年底,周碧初旅居印尼,遍历印尼各地,创作了大量作品,多次举办个展,在印尼全国颇有影响。直到先生1959年秋回到祖国,这期间的十年,是周碧初取得其艺术生涯重要成就的十年,也是他油画艺术创作活动的鼎盛时期。也正因为周先生的艺术活动对印尼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他以华侨画家的身份受到印尼总统苏加诺的接见。其作品《言子墓》也被苏加诺所收藏。
作为炎黄子孙,周碧初身在异国却心系大陆。一颗赤子之心始终渴望能够返归故里,尽心报国。于是,1959年9月,周碧初毅然返国任教,出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为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他的学生囊括了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四十年代时,日后的美术史论家邵洛羊、漫画家蔡振华、外交家黄镇、音乐家瞿维等都曾拜在他的门下学习;60年代回国后,他又培养了包括艺术家邱瑞敏、夏葆元、方世聪、朱德贤、魏景山等在内的大批后来成为中国艺术界的坚实骨干。教书之余,他遍旅祖国各地,以老艺术家对美和艺术的赤诚之心表现了中华山河的瑰丽气魄与当时社会环境的时代变迁。与此同时,他亦对中国传统兴趣渐浓,并潜心研究。这也反映在了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之中。他的作品在内在趣味上有了一定变化,画面之外的内容更加丰富起来。文革以后,周碧初的作品相继参加了许多展览,出版发行了个人专集、画册。1995年,老人病逝于上海。
周碧初对艺术执着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他一生勤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即使文革期间在他创作受到很大的限制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独立坚守自己的艺术创作。从他的作品来看,风景和静物是他表现的主要题材,这和他追求的艺术观念是不可分割的。他认为艺术的真谛来源于对真实景物或物体的细致观察。留学回国后,他遍游神州大地的山川湖海、江河原野、都市乡镇和田园村寨。周碧初的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风格特征是格调高雅、色彩清新、颇有兴味,色亮而不显单薄,色跳而不失厚重。形简而层次丰富,笔拙而兴味盎然。对于他的笔法,在一般人看来,其笔触的清晰和重点簇的表现力具有欧洲后印象派的点彩风格。对此,周碧初曾明切地给予否定,他说;“我的老师不是点彩派,我也不是,完全不是。” 事实上,欧洲的点彩派与印象派的差别十分明显。后者是追求景物在光下的绚丽效果;而前者更注重科学分析景物在光下的表现,所以,点彩派的“点”更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点苔”,粗细相间,长短不一,疏落有致。这和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笔简意到”的特征如出一撤。同时,其色点交叉运用,布局松散,角度新颖的特色与西方现代派大师塞尚、高更又很接近。可以说,周碧初的艺术是我们自己的现代主义,是我们的民族艺术在主动向西方吸取营养后创造出的清雅风范。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