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 现当代艺术
1631 桂林 水彩 纸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1631
拍品名称 桂林 水彩 纸本
尺寸(CM) 14×17cm
作者/年代 黄养辉 / 1939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10,000-20,000
备注 背签:养辉1939秋桂林

来源:黄养辉家属徐悲鸿? XU BEIHONG
徐悲鸿《都江堰》—抗战烽烟中的宁静
廖静文忆起徐悲鸿的往事,常常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流露在某件作品中,而细微之处的感动往往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怀凝结在奔马、怒猫和雄狮中,将自己传统文人的情志写进修竹、山峦里,将内心深处的情感悄悄带到画卷中。他在画中时而谴责时局,时而表达心境,有时甚至是十分私人化的,比如对逝去情感的缅怀,对妻儿的爱恋,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
我们作为后世的阅读者一一可以翻出历史的胶片,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人的眼睛中重读徐悲鸿的故事。每件作品都是一个历史片段,每个片段都是一个缩影、一个故事、一段遗漏的历史旧闻。透过徐悲鸿这件创作于1943年的木板油画《都江堰》我们再次重新阅读徐悲鸿以及那个年代的故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在南京的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迁驻重庆宣言》,使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当时全国1/3以上的高校、2/3以上的军事工业、90%的学者专家曾云集在这里,客观上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重心自东向西的大迁移。徐悲鸿也随国立中央大学从南京迁址于陪都重庆。落户于原重庆大学松林坡,暂住于沙坪坝,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重庆沙坪坝区当时是战时首都的核心区,是抗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在这片土地上活动,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许多在学术上至关重要的成果在这片土地上产生。文学界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四世同堂》、曹禺的《蜕变》、冰心的《小桔灯》、茅盾的《白杨礼赞》,电影界拍摄影片《塞上风云》、《东亚之光》,戏剧界街头剧目《放下你的鞭子》,漫画、木刻界的抗敌协会的成立,艺术界徐悲鸿《巴人汲水》、傅抱石的《湘君》。他们以笔、以画、以歌、以舞、以剧等多种形式,讴歌爱国情怀,痛斥日本侵略者,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中华民族的战斗与不屈。
一九三八年,徐悲鸿应印度诗人泰戈尔邀请赴印,在赴印度前,他前往香港及新加坡为抗战卖画筹款。徐悲鸿于南洋前后逗留了仅三年,却创作了超过一千幅艺术作品,这段期间,徐悲鸿的大部分画作均用以抗战筹款。
1942年徐悲鸿回国,受工商界名人石荣廷多次诚邀从沙坪坝搬到了江北盘溪的“石家花园”居住,直至1946年光复以后中央大学回迁南京,徐悲鸿北上执掌国立北平艺专离开。四年间徐悲鸿以石家花园和毗邻的忠烈祠为依托,在此创办了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徐悲鸿本人任院长。学校不对外招生,只聘请在国内美术界有一定影响的画家为研究员,其目的是研究美术理论,推动繁荣中国的美术创作。徐悲鸿先后聘请在渝的数名研究员有:张大千、吴作人、李瑞年、沈逸千、冯法祀、孙宗慰、宗其香等。其研究的学术成果与绘画创作影响不少在渝的美术骨干及教育工作者,后来很多人成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徐悲鸿先生在重庆生活的日子里,奔波于沙坪坝中央大学教学与筹备中国美术学院外,为中国抗战筹集资金也做了大量工作。1939年,廖静文在重庆任中央美术学院筹备处图书管理员,协助徐悲鸿工作。 在《徐悲鸿一生》中廖静文这样描述徐悲鸿在盘溪的日子:清晨,徐悲鸿步行到嘉陵江畔,在小摊上买两个烤白薯当早餐,然后坐渡船过江,再步行至沙坪坝中央大学上课,直到中午才返回。午饭后,它从来不睡午觉,时间总是用于作画,既是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埋头作画,就像那上足了发条的钟摆,一刻也不停息。
虽说条件艰苦,但徐悲鸿创作欲望处于人生的鼎盛期。廖静文的出现,1943年暑期,徐悲鸿组织中国美术学院部分成员于去青城山、灌县写生。廖静文对这次写生如是描述:令人愉快的暑假即将来到了。徐悲鸿先生结束了中央大学这学期的课程,决定携带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的人去灌县和青城山写生作画。挨过几天考试,我便跟随徐悲鸿先生一同到灌县去了。同行的除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的人,还有郁风、康寿山、伯阳和丽丽(徐悲鸿与蒋碧薇的儿子与女儿)。
我们在岷江中游的灌县,被两千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领民工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震惊。那激流飞湍,有如万马奔腾,蔚为奇观。我们站在公元494年建成的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前,缅怀先贤,想到他们当年凿山、筑堰,终于化水患为水利,使200万亩土地成为良田的丰功伟绩,顿生景仰之情。庙内有“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正殿的两边长柱上有颂扬李冰治水丰功的长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民归壹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但庙宇颓败失修。为了表示对李冰父子的景仰,徐悲鸿先生当即捐款二万元,以助维修费用。
庙前不远,有一座索桥,是用绳索连接木板制成。行人走上去,绳索和木板悠悠晃动,下面是滔滔的江水,深不可测。我刚迈上索桥,便不能举步,只好退回。后来,我们坐竹筏,横过湍急的洪流,在排山倒海般的巨浪上漂浮,浪头上数不清的白色泡沫溅湿了我们的衣衫。
随后,我们上了青城山。那里层峦叠翠,古木参天,鸟语虫鸣,异常幽静。我们一行都寄居在“天师洞”。
徐悲鸿在这次长达一个多月的暑期写生中创作大量的作品,国画:《国殇》《山鬼》《湘君》《湘夫人》《东皇太一》《云中君》等,油画:《大银杏树》《青城道中》《都江堰》等。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中的人物在不断的离我们远去,唯有艺术留在人间。伫立在徐悲鸿《都江堰》画前,抗战烽火中宁静的山河,今天依然秀美壮丽。我们仿佛又听到松涛阵阵,河水奔湍;又看到徐悲鸿凝神专注地描绘美丽河山。
关于《都江堰》
此油画为徐悲鸿大师作于1943年,描绘四川著名的都江堰风景,山峦起伏,峡江委蜿,一舟破浪,色彩丰富,笔法流畅,情境俱佳。当时,徐悲鸿大师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我的父亲黄养辉任徐悲鸿院长秘书(副研究员)。自1929年起,父亲追随徐先生多年,深得徐悲鸿信赖、倚重。此画为抗战胜利后,学院迁北平之时,徐悲鸿院长赠送给我父亲黄养辉(其后黄养辉任北平艺专徐悲鸿校长秘书),珍藏数十年,画背后有黄养辉题字:“徐悲鸿大师油画真迹,黄养辉北京藏。“1994年,我去台湾,由于我毕业于南师大美术系,幼承家学,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唯一的女儿,此时父亲已83岁,母年高,父母不舍,曾赠送我两批字画,包括此幅徐悲鸿油画,及收藏的书法、国画、水彩、素描、油画、印章、碑拓等。并嘱我:“如在台湾过得不好,就回来”。这些书画一直宝藏在我手中至今。
黄玲宜?于台湾遂性堂?
2015.8.16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艺术
合作伙伴
中国嘉德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保利
北京保利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翰海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 广州华艺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中国文博网
中国国家文物局 中资源_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1995-2012 n21ce.com Powered by 北京世纪易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2011126 62011128
京ICP备120180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