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中国书画专场(二)
487 青云直上 立轴 墨色纸本
上件拍品 下件拍品
图 录 号 487
拍品名称 青云直上 立轴 墨色纸本
尺寸(CM) 94×49cm
作者/年代 吴湖帆 / 1943年作
质地/形式
钤印/款识 /
估价 1,800,000-1,800,000
备注 款识:新笋看成堂下竹。周清真词句。慎厂通家兄方家一笑,癸巳年夏,吴湖帆。
印鉴:倩盦(白)、云鹤游天群鸿戏海(朱)

备注:1、此作为故宫博物院退还之物,编号新169693。
2、方慎庵上款。
方慎庵(1893—1962),安徽合肥人。受业于黄石屏,行医上海,擅长针灸。曾发起组织医学回澜社,宣传振兴中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曾任上海市中医师公会学术科主任,著有《金针秘传》。
两个旧式文人的交游
——兼论吴湖帆先生画竹艺术
吴湖帆(1894-1968)这位出生于苏州世家,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变,而使其成为最后一代传统文人和没落的贵族后代。因此,从他身上时时都折射出传统道德规范的痕迹,与友人相交,亦是抱着“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谊同修竹”的思想。方慎庵(1893-1962)这位出生于中医世家的海上针灸名家,其思想亦是如此。此君长于绘画,20世纪40年代曾举办画展,与张大千、吴湖帆等艺术大师或切磋医道,或合作丹青,传为一时之佳话。而此帧作于癸巳年(1953年)的墨竹图不仅是二人君子之交的见证,更是吴湖帆先生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吴湖帆的绘画,既为行家称道,又为一般艺术爱好者喜好,他做到了雅俗共赏。如果说有什么窃门,那就是他正确处理了“应物象形”与“骨法用笔”的关系。并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早就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所以形似、用笔、立意是相互联系的。而对于一幅画来说,如果仅具备高超的笔墨技巧而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不能称其为”传世名作”。
吴湖帆先生的此帧墨竹图可谓神来之笔:但见此图濡墨有深浅,下笔有轻重,逆来顺往,须知去来,浓淡粗细可见荣枯,而且叶叶着枝,枝枝着节。山谷有云“生枝不应节,乱叶元所归。笔笔有生意,面面得自然”。古今擅此道者虽多,得其妙者甚寡,或失之于简略,或失之于繁杂。而吴湖帆先生挺天纵之才,比生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成,从心所欲,不逾准绳,真可谓笔精墨妙,浑然天成,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古代画竹圣手赵孟俯、吴仲圭、柯九思、王绂、郑板桥……而是图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立意有创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众所周知,古今画家在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发内心那种虚和、平淡的思想时,多以潇湘八景山水为创作题材,而吴湖帆先生却创造性的以湘妃竹这种独特的题材入画,来充分的展现他内心的那种冲和、平淡、宁静致远的文人思想,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种立足于传统的创新,这才是真正的创新。面对此帧墨竹图,使人不禁想起了板桥先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就是这样的一幅艺术杰作,在十年“文革”浩劫中险些被毁,它被当时的红卫兵抄去后辗转到了故宫博物院,这才幸免于难。“文革”结束后,随着国家落实文物抄家物资发还政策,通过藏家不懈追索才完璧归赵,又一次回到民间,所以我们今天才能重新有机会一睹这件吴湖帆先生的艺术杰作。
拍卖会名称 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书画专场(二)